阿来对话传习志愿者 阿来的讲座不仅吸引了众多现场听众,还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百余万网友围观。
12月28日晚,尽管气温骤降,四川省图书馆依然高朋满座,阿来关于格萨尔王的精彩讲座知识点满满,趣味性十足,也揭开了不少观众心中的谜团。在随后的互动环节,阿来还对四位传习志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第一位传习志愿者是来自四川博物院的讲解员张若微,她向阿来请教,如何在博物馆的工作中更好地传承经典。
阿来笑言,去每一座城市他必去两个地方打卡:去植物园亲近大自然,去博物馆与历史对话。他谦虚地说,在博物馆中传承经典,需要对文物所处时代的历史精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在博物馆是受教育的,谈不上什么建议,谢谢博物馆”。
四川省图书馆馆员吴宜蔓对《格萨尔》的传承兴趣浓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都被画上了句号,但《格萨尔》还活着,它活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大量的说唱艺人在不断传唱,但艺人传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亡艺绝”“艺随人亡”的风险,她对此感到担忧。
阿来对艺术形态的消亡,表达了一种淡泊的态度。“任何一种(艺术)形态,该死的时候不让它死是不对的,博物馆里面装的大部分文物不就是死去的东西吗?不在于这些东西要不要活着,而是他背后那个精神如何传承。”
作为一名科创教育从业者,机器人编程学校校长王文娟更关注怎样将格萨尔史诗和面向未来的教育进行结合。
阿来对此言辞恳切,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人要想传承更多的经典,首先是要讲好古代的故事,这个需要将来大家共同努力。“过去我一直以为,我将《格萨尔王》写得不错,英文版、中文版、繁体字版都陆续出版,但文化的传承总要有人接力。他们不能老改编网络IP,也需要改编一些经典。”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出国培训部的老师李龙吟,一家人都对格萨尔王的传说很感兴趣。她特别好奇,为什么格萨尔影响会那么大,甚至对门巴族也有影响?
阿来对此娓娓道来,他说,格萨尔在藏族社会、蒙古族社会影响深远,特别是在以游牧为主、生活水准相当的民族中传承的效果异曲同工,“这是不是更值得作为传播学上的一个题目来研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摄影 陈羽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桥臻)近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