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寒风乍起,各色火锅受人喜爱和追捧。亲朋好友围炉而坐,边聊边涮,边饮边酌,享受美好人生,自然饶有情趣。倘若了解一些火锅文化,则更添韵味。
火锅谜在谜语王国中,谜底为“火锅”的谜语不少,如谜面为“圆圆一只盆,烟囱在中央,四面都是水,火星在中央”,打一物;谜面是“周围是大海,中间夹火山,要想捞美味,等到海浪翻”,打一物;再如谜面为“荤菜夹素菜,双手端上来。当中有火山,四面环着海”,打一物……涮火锅,猜火锅谜,真可谓情趣盎然。
火锅诗一些文人墨客品“火锅”时,有感而发,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火锅诗。如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惟妙惟肖地描述了食火锅的情景;宋代陆惟忠的吟咏火锅诗:“投醪谷董羹锅内,掘窖盘游饭碗中”,诗人生动地描摹出食客们吃火锅时的模样:在掺了酒醪的沸腾汤底里翻找所烹之食,仿佛在挖掘宝藏,足见当时火锅之美味;清代进士严辰吟咏火锅诗:“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那种围炉而坐品味火锅的生动景象跃然纸上,不禁勾起了人们欲涮火锅、品尝美味的情趣。
火锅联在一些火锅店的门上悬挂着这样的对联,“布衣价格迎来八方顾客;山珍火锅吃出四季康健”“火锅也出奇,奇因包罗金木水火土;生意常红火,火在讲求仁义礼智信”,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提起火锅联,不禁想起一则和火锅有关的对联轶事,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迁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吟出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对出下联。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杨迁和遂把儿子杨慎的对句念给皇上听,弘治皇帝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火锅歇后语在我国众多的歇后语中,有一些是与火锅有关。比如,吃火锅不点菜——清汤清水;老妈妈吃火锅——往下涮;锹鱼倒进红火锅——死蹦;重庆的火锅——又红又辣;三伏天吃酒烫火锅——热心热肠;四川的火锅——红彤彤;围着火锅吃西瓜——心里甜丝丝,身上暖烘烘……这些歇后语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火锅宴清代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一年正月,他在宫中大摆“千叟宴”,整个宴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堪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火锅情喜食火锅的人不在少数,而一些文化名流对火锅更是情有独钟。胡适对故乡徽州火锅钟爱有加,在家宴请客人吃饭时,大多是由其夫人精心烹制徽州火锅,招待客人。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其《胡适先生二三事》的回忆短文中,就描写了徽州火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胡适对徽州火锅的偏爱之情;著名电影导演谢添早年在重庆时,喜食重庆火锅,堪称是一个爱吃火锅的“老饕”。
火锅俗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吃火锅,一些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在东北,人们用火锅招待客人时,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即飞禽类的肉品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的肉品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则少许放一些,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尊敬。而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的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赶快离去。再比如,台湾地区的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火锅食材十分丰富,其中有七样是必不可少的,即芹菜、蒜、葱、芫菜、韭菜、鱼、肉,分别寓意:“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年年有余、富足”。
新闻推荐
2021年元旦春节,四川省总工会安排专项资金5100余万元,用于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将持续至2021年春节结束,确保全省职工群众安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