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公园
五年乘风破浪,五年砥砺前行。
2021年的脚步近了,“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新征程即将开启。
即将过去的这5年,成都高新区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城市方向、塑造时代价值、培育发展优势,开创了增长与效益并行的良好局面。
5年来,“改变”是关键词。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民生福祉,无论科技创新还是改革开放,成都高新区都与日更新,取得长足发展。高新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站在历史交汇处,回望,是为了更好出发;总结,是为了更好前行。
五年
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
产业生态进一步筑牢
今年4月,一场投资推介会在成都高新区火热举行。这场会共吸引了国内外近30家新型显示领域的知名企业参加,会上,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向“朋友圈”的企业们热情推荐成都,“在柔性显示产业,不管你是材料还是设备,不管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希望你们来成都投资建厂,我们一起把中国最大的柔性显示基地生态链建成。”
起初,这些企业大多是冲着京东方庞大的需求到成都来考察的。但他们很快发现,在成都高新区投资,不仅可以就近为京东方提供生产配套,还能享受诸多“福利”:比如“拎包入住”式的场地,以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新建2条G6.5代及以下光掩膜版生产线,同时将外地的G6代产线搬入成都高新西区。”成都路维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武兵现场拍板。他是成都京东方的上游供应商。
过去5年里,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在成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集链成圈的故事,也是成都高新区整个产业生态圈的成长故事:今年前10月,成都高新区148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993.86亿元,同比增长13.67%。除京东方外,这里还聚集英特尔、华为、戴尔、联想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在生物医药方面,2020年,成都先导、苑东生物两家企业相继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1-9月,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97.2亿元,同比增长12.8%。2020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居第3位。
头部企业带动新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头部企业落户的成都高新南区,正形成新经济发展动力源。1-8月,成都高新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 784.3亿元、增长12.1%。
不仅产业生态集聚成势,过去五年,成都高新区产业结构也实现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期末的1.0:39.8:59.2调整为0.9:32.7:66.4。
正是有产业在背后作强力支撑,5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85.6亿元,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经济规模迈上两千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
五年
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
在创新发展中砥砺前行
今年8月,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相继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携手两大高校发力科技创新——携手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前沿科学中心、复杂极端电磁环境大科学装置、集成公关大平台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依托四川大学,合作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策划并申报一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未来,将有更多高品质的新产品、新场景从此处诞生。
创新,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高频词汇。五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要素聚集。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近15万户,科技型企业超5.6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53家,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42家,年内诞生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4家;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人才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团队669个,高层次“四派”人才企业215家;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202.1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8865件。
数字背后,是成都高新区着眼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长远布局:“十三五”期间,成都高新区新增41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在高新区落地。同时,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95家,孵化载体110家。
五年
开放融合层级提升
双向开放合作呈现新格局
上个月举行的中日(成都)城市建设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合作推介暨集中签约活动上,成都市与日方相关企业、机构达成28项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204.5亿元的15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11个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
这只是成都高新区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成都高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2019年成都高新区进出口总额达3980.2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56.7%,占四川省进出口总额58.8%,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过去五年,成都高新区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升级。今年,成都高新区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及省内众多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双方合作;推动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外科技园区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
五年
公园城市建设加快
在绿色发展中谱写新篇
坐落锦城湖畔、独栋别墅环绕在茂密绿植中、户外空间宽敞开阔、配套设施完善……这是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的“样板间”——天府长岛一期,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就位于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内。天象产城COO、爱奇艺潮流文化坊CEO吕落伊表示,成都高新区的政策落地和执行能力,是他们选择落户于此的原因之一。此外,瞪羚谷本身生态优先、职住平衡的理念也是重要因素。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只是成都高新区五年来打造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在这背后,是公园绿地建设在高新区全域铺开:累计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314公里,累计建成桂溪生态公园、新川之心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建成桂溪星河、双祥游园等37个小游园、微绿地;绿色交通体系连线并网,交子公园社区、瞪羚谷、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底色不断夯实。
数字背后,是在生态圈中建城市的理念。这些建设成果,不是一张张冷冰冰的规划图,而是高新人日常感知的生活场景。
就在上个月底,成千上万人跨越山海,因为一场“成马”相聚在成都。2018年,“成马”赛道新增三分之一的天府绿道,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就是其中重要一站。
桂溪生态公园被称为“成都版的纽约中央公园”,虽深处繁华闹市,却有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丽,很多城市中的徒步爱好者都会将这里作为他们的第一站。
五年
公共服务加快优化
在共享发展中惠及民生
在成都高新区芳草街新能社区沙子堰东巷的小游园里,孩子们三五成群欢快地“撒欢”,居民们走出家门来此锻炼或散步。“经过社区改造后,这里发生了大变化,既干净又美观,现在我们经常来这里晒太阳。”新能社区居民说。
过去,这里老旧院落很多,存在不少问题,包括院落墙体脱落、缺少休闲区域等。开展改造后,第一步就是提档升级硬件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新能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提档升级硬件设施,打造特色街区,改造老旧院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暖心更安心。”
社区温度折射管理尺度。5年来,这些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教育方面,新开办中小学23所,新增学位37440个;新开办幼儿园80所,新增普惠性学位25950个;成功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两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两所。
医疗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全区医疗机构824家,其中医院33家。
文体方面,全区累计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67处;创新推出“YO氧绿道乐RUN高新”等品牌活动,年均开展各级各类文体活动483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40万人次。
“幸福”高新生活远不止于此,随着医疗保障体系加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住房保障水平稳定提升,覆盖城乡、人人享有、优质均衡、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步的起步期。“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成都高新区即将开始新征程,步履不停,勇往直前!
红星新闻 彭祥萍
图据成都高新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郭若雪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日前在成都举行。表彰大会结束后,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