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墨
近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名援非洲圣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医疗队队员黄海霞、罗莉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忙碌地为患者看诊治疗。去年1月至今年10月,她们随中国第四批援圣普医疗队在非洲履行医者使命,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推迟了回国时间,不畏风险,与其他队员一起协助当地政府抗疫。结束为期一年零九个月的援外工作后,黄海霞与罗莉回到祖国怀抱,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泸州。
黄海霞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协助当地筑起三道防控线
日前,在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副教授黄海霞获得“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载誉而归的黄海霞觉得这份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她说:“在非洲工作1年多,回来觉得医院的设施设备更先进了,开展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得加紧学习才能赶上同事们的脚步。”
去年1月,黄海霞随中国医疗队前往圣普中心门诊部,那里没有专业的口腔医生、专科护士,也几乎没有可以用于临床的检查手段和设施,基本上只能依靠临床经验来诊断及治疗。依靠简陋的设备,黄海霞在当地完成了各种牙科疾病的治疗。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口腔医疗技术,黄海霞组织举办了学术大会、科普分享讲座,到偏远地方开展大规模义诊……为此,黄海霞获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医疗贡献奖 ”。
今年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疫情开始爆发时,圣普中心门诊部缺医少药,没有防护衣、隔离衣,也没有N95口罩,甚至连外科口罩都很紧张。在疫情面前,黄海霞选择了坚守,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微信群,向圣普侨胞宣传预防知识;从圣普自身条件出发,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提供切实有效的防控建议。
黄海霞与其他中国医疗队队员一道,协助当地政府筑起了三道防控线:国家层面——中国医疗队协助当地政府建成两个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有效提高了当地医疗体系应对疫情的能力;定点医院防控——对中心门诊进行改造,增强抗疫能力,增加空气对流,设置三区二通道,与当地医护人员团结一致携手抗疫;基层医院防控——指导防控措施落地。同时,黄海霞不断学习防控知识,积极参与国内开展的各项应急培训并及时分享给当地医务人员和群众。
今年10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黄海霞回到了祖国。她说:“作为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我们代表着自己身后的祖国,展现的是中国人面对疫情的勇气与决心。这是荣誉,也是责任,所有的付出无怨无悔。”
罗莉
医疗队唯一的护士,与医生们并肩作战
口腔颌面外科护士长罗莉已工作20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援非工作。她说:“从小受白求恩故事的影响,一直向往走出国门救死扶伤。”经过向医院申请,层层选拔,去年1月26日,罗莉作为援非医疗队的一员,更是医疗队唯一的护士来到圣普。
罗莉说,在圣普1年多的时间,医疗队进行了40多次出市区的口腔义诊,只为将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到更偏远的地区。
圣普医疗条件有限,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当地医生出诊仍大多没有有效防护措施。“我是医疗队的院感监督员,对于院感防控方面尤其重视,看到只有简陋的防护措施更加痛心。”罗莉说,特别是看到一名当地口腔技师只戴了1个因长期使用而起毛的口罩看诊时,十分难受,想了许多办法才为他找来面屏、护目镜、一件长袖工作服。回到驻地后,罗莉将情况反映到医疗队,医疗队马上将此事进行了汇报。祖国向圣普提供了更多的物资援助、人员培训。同时,中国医疗队队员们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分享给圣普医务人员,帮助圣普抗疫。
坚守在圣普的日子里,罗莉与医疗队的医生们一起并肩工作,协助当地抗疫。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各种毒虫与传染病,罗莉没有沮丧与退缩。当结束援非工作回家时,看到儿子又长高一大截,听到他亲热地叫着妈妈,告诉自己立志将来也要从医救死扶伤时,罗莉更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有人问,援非辛苦吗?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很辛苦。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依然会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12月2日,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宣读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