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半成品
安仁板凳龙表演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天戈 张靖 文/图)达川区安仁乡有“三绝”:一是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仁板凳龙,二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安仁柚”,三是安仁的“长沙话”,“三绝”中最具特色的便属安仁板凳龙。
安仁板凳龙产生于“湖广填四川”的清朝初年,由湖南籍移民引入安仁乡,是一种以板凳为道具的传统民间游艺活动。因主要用稻草捆扎而成,所以又叫“草把龙”。
“很小的时候,看到大人舞板凳龙,我就被那优美动作吸引,对板凳龙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安仁板凳龙第九代传承人的谭显均,7岁就跟着父亲赶场镇,耍起了板凳龙;不满9岁就正式拜安仁板凳龙第八代传人谭孝营、谭孝善为师,学习板凳龙的舞龙技艺。
安仁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由道具制作、打击乐和表演三大部分组成。
谭显均说:“在板凳龙的制作上,选用以捆绑装饰的稻草、包谷壳、苎麻,以及高粱和小麦秸秆,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三名表演者表演,取意三阳开泰……而在打击乐器方面,舞安仁板凳龙时并没有伴奏和唱腔,只靠民间的锣、鼓、钹等演奏出来的曲牌变换各种招式。过去每一种打击乐器的曲牌没有记谱,只凭师傅口口相传,死记硬背,不便于流传和普及,而曲牌分为天牌、地牌、人牌……”
随着谭显均在传承基础上的整理和创新,现今,板凳龙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出现了男女混合的龙舞,创作出新的舞蹈动作——龙配凤,把安仁板凳龙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在表演方面,过去只在院坝、街头表演,动作简单,也没有名字。谭显均将安仁板凳龙表演归纳为舞台表演、巡游表演。表演者通过追赶、跑跳、翻滚、蹿爬等基本动作和不断变换的队形和姿势,表现出龙戏水、龙摆阵、龙蹿珠、龙抱宝、龙配凤、闹龙宫、跳龙门、龙归巢等不同场面。
据考证,今天安仁乡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移民的后裔,而关于安仁板凳龙的起源,源自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安仁遭受严重旱灾。为了发泄对龙王爷渎职的愤怒,安仁人把稻草等农作物绑扎在长条板凳上……”谭显均说,安仁舞板凳龙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仁板凳龙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县)的大型活动,并不断发扬光大,获得不少荣誉。安仁乡享誉在外,2008年被命名为达州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板凳龙之乡。2016年6月,四川省文化厅授谭显均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代表性传承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昆明12月2日电(记者丁怡全)2020全国冰球锦标赛2日在云南腾冲启迪冰上运动中心开幕。女子组比赛率先打响,在揭幕战中,北...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