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忠
肖溪河在这里遇上代龙滩。
代龙滩为肖溪河站立千年。
涉河渡水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了十墩九孔的平板石桥。厚厚的石板,像极了代龙滩的憨厚和朴实。过往和风雨,在它看来,都波澜不惊。只是,蓑衣和牛犊组成的水墨画,藏在记忆深处,偶尔还会在星光下摇曳成一缕萤火,淡淡,悠悠。
不知道,迎着晚归主人的大黄犬,能不能扣动柴扉里那声温暖的啼哭。
哭声婉转,石拱桥在车轮下,负重近五十余年。如果不是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黄桷树,还在用嫩绿的枝叶为南来北往的车流和行人,律动生机,谁会相信,直到今天,石拱桥的智慧依旧无可替代。
只是,机器的轰鸣在高处传来。几个高高的水泥柱子,如狐假虎威的稻草人,在初夏的阳光里,如此挺拔而耀眼。
于是,我看见三段不同的历史,在这里凝视。
代龙滩不仅是亲历者,更成为一种见证。此刻,代龙滩的幸福,无人能懂。
花椒树下的笑声
人说,食之于巴蜀,味之于麻辣。
当火锅风靡大江南北。
人们区别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的时候,常常会说,辣在重庆,麻在四川。
所以,种植花椒,似乎就是传承川味的血脉。
而代龙人,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无论是2000亩的过往,还是1000亩的新生,都承载着他们的憧憬和愿望。
或许,这些朴实的乡亲,并不知道川味火锅的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正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传承一样。
但他们知道,种植花椒,能够让他们有一份高于种粮食庄稼的收入,可以让他们脱贫致富。
致富与传承,其实就像一对兄弟。
把复杂的事简单化,把简单的事复杂化,都是一种真本事。
视野里,山坡上的一株花椒树旁,三位农妇正在忙碌。我们正疑问花椒几时采摘?村支书却说:她们是在修枝。而且说,修枝可是一件技术活,它决定着花椒的产量呢!
在羞愧于无知的背后,不知道人所喜欢的麻味后面,还有多少的故事,会在流失的时光中,一一墨粉登场,时刻提醒着,不再让老去的岁月,浑浑噩噩。
远眺观音岩
五马归槽的传说,让代龙滩成为一块福地。
而观音岩的神奇,给代龙人无数思想和语言的驰骋。
不知道,送子娘娘和观音菩萨谁更值得善男信女的虔诚,抑或他们本就是同一尊神,同一座仙。
但是,最纯朴的一定是信徒的心。
愿望成真,他们首先感谢的不是自己,而是曾经向其倾诉的神仙。哪怕这神仙并未给他任何指引。
如果梦想落空,他们则只会责怪自己时运不济、尚缺修行,而不会对着神仙有一丝一毫的埋怨。
所以,老支书关于观音岩三个灵验的故事,或许真的只能说是一种巧合。但却是乡亲们另外一种信念,另外一种洒脱。
因此,不必追问。
有因有果的轮回,在冥冥中早有的注定,其实都是人们洒下汗水,投入守望的劳作。
就像这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在风里,沙沙地唱着开心的歌。
新闻推荐
10月22日,四川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专委”)工作会议在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举行。绿专委主任委员、兴业银行成...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