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高质量,意味着高水平的产业能级和高水平的社会公共管理。如何做到高水平?大数据智能化成了动力澎湃的“助推器”。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利器”,川渝两省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尤其是今年初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来,两地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合作向纵深推进,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共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公共管理领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两地群众的生活便捷度。
省际交通纳入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4月23日,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至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此次试点开行线路,可实现跨省公交一卡通,有效提升便捷支付。日前,记者了解到,两地力争年内实现重庆、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
据介绍,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在运输服务方面将全方位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建成川渝交通大数据共享中心,建立协同联运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和信息动态交换机制,推动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依托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新标杆,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
与此同时,两地将推进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建设和跨省执法联动互认和信息化建设。在智慧交通大数据领域,双方将全面赋能川渝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加油站建设运营、智慧化管理。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数据系统对高速公路路况实时监控,提供最优出行方式及路线,对服务区进行组织架构优化,进行高效、专业、智能化管理。
据透露,川渝两地在开行潼南至遂宁等省际公交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城际客运网络,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一卡通”“一票式”“一码畅行”,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还将开通13条以上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积极推动跨省市公路快线接驳运输,并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川渝将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
把川渝两地可公开的政务数据,以及专业机构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产业经济数据集合起来,制成更精细的数据产品并对外销售——8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川渝两省市正充分利用专业机构能力,并谋划共建大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真正变成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资源。
据介绍,零散的、分布于各个领域的数据要真正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要有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成都举行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在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数字重庆大数据应用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发展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签署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两家专业大数据机构的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在协同推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智能应用共连共享、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建立长效工作制度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川渝大数据发展合力。为推动务实的项目合作,两地大数据主管部门将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川渝大数据交易平台,正是5月13日双方协议的落地成果之一。此外,川渝两家专业化大数据机构还谋划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目前的第一项共享内容,即重庆“渝快办”和四川“天府市民云”共享防疫信息。
川渝两地在大数据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市大数据局相关人士介绍,两省市将在推动智能化应用共创共享、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此加强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引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跨区域项目合作及应用示范,强化大数据推动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摘自《重庆日报》)
新闻推荐
没消费,还是没消费场景?【消费相对论】对话嘉宾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小琪圣桦集团圣瑞商管策划经理蒋聪□四川日报全媒...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