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展上这些“医二代”的作品令人动容 “小不点”的作品吸引观众驻足。
运儿的作品《河的对岸》。
小神兽们创作的作品。
嘟嘟的作品《晚上小乌龟出发送抗疫药品》。
“我想变成一条鱼,这样就能游到湖对岸去,看看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从武汉打完病毒回来还在隔离,我只能隔着湖向她招手,我很想她!”3岁半的运儿远远地看着从武汉战疫归来的妈妈,用稚嫩的画笔创作了一幅《河的对岸》。
正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上,像运儿一样的“小不点”们用充满童趣的作品,向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致敬,其中不少“小不点”还是“医二代”。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小小“医二代”们留守在家,或用稚嫩的画笔为爸爸妈妈加油祝福,或写下情真意切的书信,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想念。这些小朋友的作品令人动容,也勾勒出了四川战疫史诗中一抹温情的色彩。
两个练习本
画满“湖对岸的妈妈”
从大年初二返岗工作,到和女儿在隔离点外隔湖相望,四川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治医师孙颖和女儿分开了三个月。由于不能近距离接触,运儿并没有看清妈妈的样子,但这一幕深深印在了她的心里。
回家后,运儿的涂鸦整整画满了两个练习本,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湖对岸的妈妈”。孙颖医生结束隔离回家后,母女二人把练习本中的形象剪贴拼接在一起,最终完成了这幅《河的对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苟慎菊奔赴武汉之后,4岁的儿子嘟嘟非常想念妈妈,就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许多脑洞大开的画,让奶奶拍下来发给妈妈。“在嘟嘟心中,乌龟是持之以恒的代表。嘟嘟希望我像乌龟一样奋勇前行,坚持到胜利。”儿子充满童趣的绘画,给苟慎菊带去了鼓励与慰藉。
从妈妈和同事们出发去武汉,到前线的医护人员在武汉和病毒战斗,再到大家齐心协力消灭病毒,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冯燕的女儿创作了《战“疫”三部曲》,描绘了她眼中的抗疫画面,更寄托了她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的美好心愿。
在战疫专题展的展厅里,孩子们脑洞大开的作品,从“小不点”的视角展示了四川人在战疫中的责任和担当。许多带着孩子而来的观众,走进展厅都会在这些作品附近驻足,和小朋友一起感悟绘画背后的真情实感。
家书抵万金
孩子给爸爸写道歉信
罗志是一名呼吸科医生,因为疫情,春节期间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坚守在抗疫一线。在女儿罗倩文眼中,爸爸是个好人,会陪自己学习、玩耍,不曾错过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同时,爸爸也是个好医生,面对病魔义无反顾勇敢逆行。罗倩文对父亲的理解和想念,是数以万计坚守抗疫一线的家庭的缩影。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支持、理解、奉献的抗疫家庭,汇聚成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我为爸爸的行为而骄傲,为我的自私道歉,爸爸对不起。”这封真情流露的道歉信,是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显勇的儿子写的。因为疫情,李显勇未能与家人团聚。面对无法回家,也时常不接电话的爸爸,儿子从生气、抱怨到理解、担心,在信中吐露了对爸爸的歉意和关心。
在写给爸爸的第二封信里,李显勇的儿子将新冠病毒拟人化,用童真的语言将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向病毒们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疫情期间,有的医务工作者抛家别子,起初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这个时候,“家书抵万金”,他们的家人从各大新闻媒体的解读中逐渐理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大无畏精神,也用书信表达了理解和支持。在战疫专题展上,这些“医二代”写给父母的书信,读起来格外令人感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四川博物院供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7月24日电四川女篮24日宣布,高颂将正式加盟四川远达美乐篮球俱乐部,并随队征战2020-2021赛季WCBA联赛。高颂也是...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