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份来自雪域高原的国宝入藏于四川博物院。
这就是被确认为现存唯一一套保存最为完整的格萨尔系列绘画——《格萨尔唐卡》组画,这套共计11幅的格萨尔唐卡用有限的平面展现了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被称为“反映古代西藏社会的百科全书”。
2010年,四川博物院与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成立“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这套唐卡作为第一批研究项目,课题组对它进行整理研究。正是这一年,从四川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赖菲来到四川博物院,成为参与这个课题的一员。她那时并没有预料到,命运已经将她与《格萨尔唐卡》紧密联系起来。
四川博物院国宝众多,作为典藏部文物保管员,今年34岁的赖菲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检查典藏部民族文物库房中上万件民族文物的安全。
穿上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手套、头套,和另一位保管员进入专用电梯,她们便与外面的一切隔离开来。这里是典藏部文物库房,也是四川博物院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和银行金库一样,她们两个人,需要用两把不同的钥匙同时打开数道大门,才能进入文物库房中。
文物库房中,错落有致的特制抽屉里,安静躺着的是带有历史遗迹的文物。
温湿度正常,无破坏痕迹,无新增破损痕迹,文物显示安全……空旷、安静的环境中,赖菲却一点也不敢懈怠。在细致检查后,她才和另一位保管员放心离开,转身锁上那一道又一道门防。这是一份枯燥又繁琐的工作,赖菲笑着说,刚入职那几年,温湿度需要每天人为测量记录,近些年虽然安装了远程温湿度测量仪,但仍然需要每天人为检查。
上万件典藏文物中,《格萨尔唐卡》尤为珍贵。近些天,如果你到四川博物院三楼的藏传佛教文物馆参观,会看到六幅《格萨尔唐卡》,唐卡上端挂轴被挂起,下端挂轴由两个小托架托着。赖菲说这些小托架其实起着大作用。那是2010年,赖菲和同事们第一次见到《格萨尔唐卡》时,“我们发现其中一幅唐卡的装裱处有一点自然的破损,如果直接挂起来,我害怕它本身的重量会让那个小口子扯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挂起唐卡时,下方便安装上了小支架,将整个重量托起。
由于来自19世纪,这套唐卡很脆弱,四川博物院对它采取了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比如用“轮流休息”的方式向外界展出,用现代科技控制好它的光照和温湿度也是其中之一。
赖菲对《格萨尔唐卡》十分用心,由于场地限制,唐卡只能卷轴收起,而每一次展开和收起都有可能造成破坏,所以每次都很考验赖菲的细腻度。拿出唐卡卷轴,放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赖菲动作轻缓却又果断,一次展开,中间不能有停顿,“每个动作都尽量轻柔,非常小心,我生怕有一点脱粉”。
赖菲很少表达她对《格萨尔唐卡》的热爱,只是将这份爱融入到每天的检查中。在展厅,隔着玻璃,赖菲自言道,“我对这11幅唐卡的每个细节都很了解,但凡有一点改变,我都会是第一个发现的人。”
红星新闻记者 蒋庆 曾琦 摄影 田宇
新闻推荐
张翼民生连接着民心。菜价贵不贵?供应足不足?贫困群众的收入如何保障?油盐酱醋、衣食住行的民生“基本盘”是幸福之源、和谐...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