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终将过去,城市角力还将继续。
肇始于2017年西安的抢人大战,近几年持续迭代升级,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也只是“局部停战”,一些省市反而“利用”这次危机,快速出手“抄底”人才市场,并将抢人大战升级到3.0版。
抢人大战1.0版以西安、石家庄为代表,政策发力点主要是降低落户门槛。比如,全国在校大学生只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西安;石家庄则打响了全国零门槛落户的第一枪,只要带身份证、户口簿即可落户,学历、年龄、工作、社保、房子等限制统统取消。
现在除北京上海外,各大城市面向大学生的落户门槛基本都取消了,所以户籍政策已不再成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抢人大战2.0版以呼和浩特、温州为代表,降低落户门槛之后又在全民魂牵梦绕的房价上面做文章。比如呼和浩特推出本科生可以五折购房;温州推出本科生可以7折购房。
户籍吸引力消失之后,一些地市又在人才安居工程上下功夫,从而引发了剧场效应,当别人都站起来的时候,你要是不跟着站起来,就会一无所获,所以各地市又纷纷出台了大学生购房打折、补贴的优惠政策。
抢人大战3.0版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用政策抛出橄榄枝之后,紧接着用市场留住金凤凰。除了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巨资补贴大学生购房和租房之外,还在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创业环境上下真功夫。
要安居,更要乐业,否则大学生来了干嘛呢?疫情期间一再推迟的复工复产终于让大家明白了,不是工作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工作啊。
面对2020年874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保就业成了决策层的共识,保大学生就业成了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巨大创造力和巨大消费需求,抢到就是赚到,前几年被各地市疯抢,今年却一offer难求。因此在“疫后”时代,谁能精准施策,最快拿出最多的就业岗位,谁就能在新一轮的抢人大战中成为最大赢家。
“疫后”第一个快速反应、迅速抢人的地区是浙江。
疫情防控尚未解禁的2月25日,杭州率先推出“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项人才举措,面向大学生,给钱给工作,打响了2020年抢人大战第一枪。
4月18日,杭州又发布了“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的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全市新引进100万名以上大学生来杭创业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业创新体系。
抢新人之前,浙江念念不忘接“老人”。
当其他省份还在严防死守、封村堵路的时候,浙江已经包车包高铁包飞机等在员工的家门口了;当其他省份的复工复产手续繁杂,要求企业盖9个章、21个章的时候,浙江已经拍出重金,满世界“请”人了。
2月11日深夜,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发出一段7分多钟的语音,对返工潮中回到海宁的新市民“进不了社区,进不了村庄,也回不去”的状态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表态欢迎大家回海宁。
2月14日晚,第一辆载有23名员工的大巴从外地抵达海宁。2月18日、19日,又有2000名员工踏上返回海宁的专列。
2月15日,“中国五金之都”永康也行动起来,从1800公里之外的云南镇雄,接回了第一批在永康务工的镇雄籍员工,人数达1000多人,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2月16日13时57分,全国铁路首趟定制务工人员返程专列从贵阳北站开出,近300名贵州籍外出务工人员从贵阳北站乘坐G4138次动车组列车前往杭州。
第二趟专列G4391次于2月17日上午9点30分从成都东站驶出,专门为川籍务工人员返程而加开。
从2月16日开始,杭州以每天一辆列车的速度,从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四川、安徽等部分省市开启免费专列。
嘉善干脆包飞机,从四川把154名返岗员工,接到了杭州萧山机场,然后再通过巴士,送员工直接抵达企业。
湖州市吴兴区人力社保局直接联系春秋航空公司,包了2月18日9C8828航班,去接回云南籍返工人员173人。
“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推出政策,对企业通过包车、企业间拼车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员工所产生的包车费用,由市政府全额补助。对2月22日前通过铁路列车、客运汽车方式来义乌的企业员工,车票费用全额补贴;对2月23日至2月29日来义乌的企业员工,减半补贴。对老员工带新员工来义乌的,经义乌企业确认,可同等享受上述补贴政策。初次来义乌求职人员可享受三天免费食宿。
百度迁徙数据显示,春节后第四周(2月15日-2月21日)开始,浙江人口迁徙输入规模逐渐增加,2月23日,恢复程度首次达到并超过了去年的规模。浙江作为流动人口大省,官方统计有省外务工人员1984万人,据监测统计,截至2月29日,已有987万省外务工人员回到浙江。
截至3月26日,浙江全省产能恢复率为90.06%,11万户中小工业企业产能恢复率为108.58%,397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产能恢复率为88.2%。
从疫情发生之初第一个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第一个“抢老人”复工复产、“抢新人”就业创业,浙江这个模范生一直是模范生啊。
疫情期间,当大家统一在家“坐月子”的时候,浙江为什么坐不住,宁愿冒风险也要四处接人复工、抢人就业创业呢?
至少有三个原因让我们不容忽视。
第一,民营经济驱动的浙江最有动力抢人。
2019年的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省65%的GDP、74%的税收、77%的出口、87%的就业、91%的企业数量。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常年占据90个以上席位,连续21年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有恒产者有恒心,民营企业家强大的进取心是浙江经济飞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前面的客户在催订单,后面的房租、贷款利息不会因为停工而停止,光阴迫,从来急,民企老板最追求效率,也最能抢抓商机,疫情期间,别家企业在停工的时候,我先开工,订单就是我的,市场就是我的。早一天开工吃肉,晚一天开工喝不上汤。
企业抢人的动力强,政府的服务又跟得上,浙江政府在企业面前的“店小二”意识和理念有口皆碑,这次复工复产,企业拉名单,政府来买单,就是一个明证。
第二,浙江最有实力抢人。
疫情考验企业,也在检验各地财政。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9%,大多数省份的2月财政收入增速为负,其中一些省份降幅较大,山西同比降幅近40%,河南下降30%,山东下降20.6%,财政收入状况较好的上海、江苏也分别下降11.8%、16.2%。但浙江却是一枝独秀,2月份财政收入达569.3亿元,罕见地超过粤苏沪三强,居全国第一。要知道,2019年,浙江财政收入排在全国第4,且只有广东的56%。
众所周知,2月份是全国实体经济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一个月,而浙江红红火火的数字经济应对疫情冲击的优势显露无余。
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阿里旗下盒马鲜生的网上订单同比激增220%,阿里钉钉迅速成长为国民级的办公和课程软件,下载量一度跃居苹果APP排行榜第一。
淘宝直播更是成为现象级的经济现象,2月份,淘宝直播新开播商家环比增长719%,不少实体商家纯粹靠淘宝店撑着。
疫情期间,你在天猫上买口罩,在盒马鲜生上购买粮油米面,在饿了么订外卖,用钉钉远程办公、上网课,通过淘宝直播买货,通过聚划算买打折商品,通过支付宝付款、刷健康码,使用阿里云的计算服务……都是在帮杭州企业创利,帮浙江财政创收。
有钱就好办事。当别人受疫情影响囊中羞涩的时候,浙江则出手阔绰,广招天下英才。
上文提到的“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项人才举措里的第一条就是,大学生来了就直接给钱。
对本科及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
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A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购房补贴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钱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给人饭碗。
“战疫引才、杭向未来”人才举措的第二条就是给人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
在全国知名人才招聘平台上开展“杭向未来”高层次人才云聘会。组织阿里、网易、海康、浙大、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等1000余家单位网上设展招聘,推出岗位不少于2万个,其中面向高管、高级职称和高学历等高层次人才岗位不少于5000个。
另外,浙江最近又将启动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的“大基建”, 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计划,这又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无论什么时候,大量优质的工作机会都是抢人大战中的“核武器”,抢到的人才能留下来跟城市一起成长共融。
第三,浙江进取但不冒进。
又要抓疫情防控,又要帮企业复工复产,这是个社会难题。网上的段子手们用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模型推出结论:各地政府会选择保守地进行疫情防控,而不是冒进地复工复产。
但段子手们忽视了浙江的进取心,浙江创造性地提出以数字化方案解决这个难题,就是现在大家手机上都有的健康码。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接到这个任务后,阿里巴巴也迅速整合团队加入健康码项目,和政府研发团队一起,仅用7天就在技术上实现了这一方案。
健康码在杭州诞生其实并不意外。这背后,数字就是善治、有为。善治就是一个城市升级的最大推动力。事实上,数字活力在这个特殊时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杭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疫情的灰暗反而衬托了其耀眼的光芒。
即使没有这次突发的疫情,浙江也在凭借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
2019年的人口争夺战中,浙江人口净流入量达到84.1万人,首次超过广东,居全国第一。另外,杭州人口增量达到55万人,首次超过深圳,居全国第一。
2020年的抢人大战中,浙江和杭州蝉联省市冠军似乎不是什么悬念。
每一次危机,都是在洗牌,这次疫情铁定会影响资源的重组,经济版图的重构以及人才的流向,而疫情期间浙江政府的进取心、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对城市的治理能力、化解危机的水平,以及浙江傲人的数字经济、遍地的就业机会、充满机遇的创业环境,又通过互联网展示给了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大学生。
善治有为、厚积薄发,历史的天平开始偏向浙江,别人还在泥泞的路上挣扎,她却一路开了挂,直接飞了起来。
祝福浙江,也祝愿我们的家乡都能成为又一个浙江,又一个杭州。
参考资料:
《这个省份复工率全国第一!经济优等生除了抢人还做对了什么?》,陈一良,中国经济周刊
《疫情防控之下,政务数字化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界面新闻
《人口净流入超广东,财政收入排第一,浙江做对了什么?》,澎湃新闻
(原标题:《再不行动,人才就被浙江抢光了?》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作者睿愚 )
新闻推荐
日前,一位二手车商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售车信息,叫卖的这辆大客车正是已经解散的四川FC球员大巴。“见鞍思马,睹物思人”,虽然...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