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汉
“朋友坐一起吃饭就是为了热闹,用公筷?太矫情了吧!”21日,常年奔波在四川各地,做建筑五金生意的遂宁市民刘伟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缘故,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饭局,但很少会使用公筷。
3月24日,四川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公筷公勺、分食分餐是倡议行动之一。但大家真的能接受公筷吗?经记者调查,与刘伟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占少数,大家不用公筷给出的理由无非是两点:觉得使用公筷不习惯,还显得矫情;认为公筷意义不大,多此一举。
公筷推行有难度
有人对公筷不理解,当然也有人对推行公筷十分赞成,然而四处碰壁。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自己经常出差,一起吃饭的往往也都是陌生人,有人夹菜时在盘子里挑挑拣拣,很不卫生,而且自己根本不知道对方健康状况。但是如果提醒大家用公筷公勺,会感到失礼。
在家吃饭,推行公筷的难度似乎更大。
“我赞成使用公筷,但是要求家里每个人都用公筷,就太难了。特别是老人,他们会比年轻人更难接受。”市民吴女士说,一些长辈觉得用公筷又麻烦又生分。
除了个人家庭,多数饭店的公筷服务也没跟上。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火锅店生意热闹,但几乎无一使用公筷,店主告诉记者,如果顾客有需要,饭店会提供公筷。但不会主动要求客人们使用公筷。而且饭店提供的公筷和私筷一模一样,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公筷基本上就成了摆设。
相较于普通饭店,大型酒店推行公筷更加顺利。“我们酒店根据菜的品种,带颗粒的、带汤类的配公勺,热炒类的菜就配一双公筷。”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在洗手、消毒后,开始摆盘。相较于疫情之前,餐桌每道菜旁边都配了公筷和公勺。使用公筷不是矫情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筷子、勺子上所黏附的唾液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会借此扩散,其中尤以幽门螺杆菌最为典型。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媒介。更可怕的是幽门螺旋杆菌能诱发胃癌,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聚餐时,大家用私筷同吃一盘菜,只要一个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为应对疫情,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好习惯。然而,还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和家人吃饭时,餐桌上的公筷公勺。其实,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中悄悄传播蔓延的。
【记者手记】公筷公勺可从教育入手
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主人给客人夹菜,体现了待客的热情。老人给小辈夹菜,体现对晚辈的爱护。晚辈给长辈夹菜,体现了对老人的敬爱。但客观上,这也增加了病毒传染的可能性。
那要如何改掉公筷私筷不分,养成使用公筷的好习惯呢?记者记得去年垃圾分类在广元推广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垃圾分类培训老师,她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最好的办法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教导,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再通过孩子与监护人完成垃圾分类的作业和任务,从而影响每个家庭。那么,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当然,现在我们就餐时也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而不应该碍于面子。使用公筷是保护他人和自己,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文化地标展示中国、四川文化重要载体按照计划,到大运会举办前,锦绣天府一期项目核心区产业将整体呈现,锦绣天府其他...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