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兜住底线来定目标定任务
“六保”的首要任务是保作为民生之本的居民就业,因为它关系着居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是实现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重要基础。
保就业将决定我们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取向和实施动力,只有让中断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新得以恢复,各生产环节形成同步恢复协同发展格局,才能保证更多数量的企业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各方面尽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尤其是帮助就业容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少关停,促使各级政府努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保住更多就业岗位。因为保就业压力和动力而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区间,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使低收入群体有更多增收渠道,可以增强各类群体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保就业是为了推动经济运行回归常态化,比被动向失业人员提供保障的效果更好。其突出表现是:它使各级财政能够有更多选择和回旋余地,来支撑基层的正常运转,减少因就业产生的矛盾,来支持粮食和能源生产,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运行区间不断下移,就业压力在持续加大。中央为稳定就业形势,始终将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风向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稳定经济运行,也使失业率能够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本次疫情打破了这一平衡,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下上升到6.2%。尽管3月份有回调,但日益蔓延的国际疫情,又使外向型企业面临订单大幅度减少的困难,这些企业能否拿到订单进而保住就业岗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今年高达870万的高校毕业生将进入社会,进一步增加了容纳就业的难度。面对如此就业压力,以稳为基调的常态化政策措施,需要从兜住底线来定目标定任务,积极出招争取主动,力保合理的失业率不失守。
以就业底线倒逼经济回归正常区间
基于保居民就业需要,中央是多措并举,全面施策,发起全方位保卫战。首先在稳的基础上展开总攻,明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动发力,来扩大投资、释放消费和稳定外贸外资,对冲疫情造成的影响,努力将经济运行拉回到合理运行轨道,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其次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满工满产,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针对中小微企业存在的资金、社保费用、税收、场租等困难,出台了力度很大的纾困举措,帮助企业渡难关,减少企业破产数量,通过保住更多市场主体来保就业岗位。第三是推动吸纳就业效果明显的新型业态发展,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电子商务、快递、共享经济等在城乡布局,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第四是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就业帮扶手段。通过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让困难群体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稳步脱贫;注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就业渠道,从而缓解其就业难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六保”是“六稳”在特殊困难时期的进一步举措,差异是前者处于经济运行常态时,我们只需要通过稳增长来稳就业,只要速度不滑出正常区间,就能将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而当遇到特殊困难时,我们必须通过设立就业底线,来倒逼经济回归正常区间,以保就业为压力和动力,推动我们恢复经济运行。当然,除了促经济发展这一主要手段外,我们还有许多其他非经济手段,这些手段共同构筑起保就业的稳固防线。
将中小微企业恢复作为工作重点
四川作为劳动人口大省,抓就业一直是最重要工作之一,还曾专门出台过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来指导全省开展就业工作。今年一季度应对疫情的措施得力,复工复产抓得早,经济增速下降幅度比全国小,但面临的就业压力却不小。
从需求端看,首先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还有相当数量没有完全恢复。其次,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全省能够提供的就业增量较过去减少,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能力下降。第三,部分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目前由于所在企业受国际疫情影响,接到订单少导致开工不足,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有可能加入到本地务工大军中,进而增加求职的总量。第四,四川扶贫任务重,大量刚脱贫的人口要确保不返贫,进城务工是重要的渠道之一,还需要企业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从供给端看,无论在容纳就业总量方面,还是产业用工需要与劳动者素质匹配方面,四川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保就业压力并不小。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业弹性系数还会进一步下降。
为此,落实中央保居民就业的要求,必须把就业优先作为主要目标任务,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近期要将中小微企业恢复作为工作重点,尽量减少停工停产时间。其中,中小服务业容纳就业多,应作为扶持重点,在满足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企业全面恢复,让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企业早日进入正常运行轨道。长远看,还是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通过深入实施“一干多支”战略、建设开放高地、壮大产业规模等,形成发展强势,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投资。在此基础上,要考虑着手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制定促进就业的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指导文件。二要对既符合转型升级方向,又能容纳更多就业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给予支持。三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综合运用就业扶助和社会保障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四要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五要建立考核地方和部门的指标体系,推动保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任务的落实。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新闻推荐
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名单公布南充11项成果获奖 核心竞争力增强
本报讯4月21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4月2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