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印开蒲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从事植被生态、生物资源、自然保护等专业研究60年。
段 渝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心主任。
成都平原周边也多山。
成渝双城志@山水相依4/第四章天府与山城
“地理环境决定论”,为理解成渝两地的差异提供了思路:在一个地理环境下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会影响这个地区的人民性格。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记者 李媛莉 罗田怡 摄影 杨涛
从行政上说,两地是分开的,但实际上很多方面两地是分不开。从文化渊源上来说分不开。从地质历史、地形地貌上来说,四川盆地则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成都和重庆都位于盆地底部。就生物多样性而言,成都和重庆同属于一个区系。所以当我们谈到“成渝一体化”时,在自然资源方面,已经不需要再单独强调,两地本为一体。
成渝一体化:
自然资源方面,巴蜀两地本为一体
四川盆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呢?
印开蒲:从植物资源方面上讲,特点非常明显。四川盆地刚好位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过渡地带,所以这里就具有两个植物体系的特点,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上面曾提到过四川盆地形成的地质历史,是2亿多年前从大海中随着地壳运动形成了如今的盆地地理构造,在此过程中,植物慢慢演化、生长,并由低等植物向高等植物进化。所以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内,有很多古老的植物种类。同时,盆地周边的山脉,阻拦了距今250万年以来的第四纪冰川的入侵,在四川盆地内侧,气候依旧温暖,许多种珍稀的植物得以保存下来,如珙桐、红豆杉、银杉,崖柏、金钱松、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植物。也包括很多古老的动物种类,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对“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将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印开蒲:中央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说法,我觉得很好,从行政上说,两地是分开的,但实际上很多方面两地是分不开。从文化渊源上来说分不开,巴蜀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地域色彩。从地质历史、地形地貌上来说,四川盆地则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四周群山围绕,成都和重庆位于盆地底部。就生物多样性而言,成都和重庆同属于一个区系。所以当我们谈到“成渝一体化”时,在自然资源方面,已经不需要再单独强调,两地本为一体。
四川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在川西高原,也就是成都背靠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这既可以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也可以成为重庆的机遇。
依托川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强结合,对双方都有利。
如果说“自然资源不分家”,巴蜀两地在同一个盆地坐拥相似的资源,您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与利用资源?
印开蒲:应该说最近30年来,无论在盆地底部或边缘山地,国家的保护力度比较大了,不仅建了很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还建立了大量的药用、工业用、生态景观用、苗木花卉植物的栽培基地,植物资源的利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我个人认为,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地的植物,不排除在一些药用植物的筛选上,可能还可以筛选到一些特殊的植物。
从生态的角度来说,那价值就更大了。不管是成都平原周边的山脉,还是是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如果不是山地的森林植物、灌丛植物、草本植物的护佑,各处山谷、丘陵地带的水土流失可能非常严重。
所以说,从生态的角度,为了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及保持土壤、支持人类生命的自然环境条件等,都必须要对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针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否有具体的建议?
印开蒲:我还是从植物资源的利用说吧。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都应该重视川西这片地区。
不仅是从四川盆地来看,从全国来说,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资源宝地,最富集的地区,那是一座自然界的宝库。
2017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现在先进的手段,可能会从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一大批很有价值的植物。
从植物种类来说,全世界有30多万种高等植物,中国最新统计大约35000多种,川渝两地就占了大约12000种,云南的总数比四川要多一些,他们有一部分是热带植物,而温带植物和亚热带植物,还是四川最丰富,中国特有植物最多的地区就是四川。 今后,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有植物中筛选出对人类生态和生命安全起重要作用的植物。
地理决定论:
跋山涉水,温婉成都渐变火辣重庆
同处四川盆地底部,一个是成都平原,一个是重庆山城,自然地理资源对这两座城市的性格,是否有影响?
段渝:当然有,而且非常重要。成都地处平原,物产丰富,所以古时候当地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来思考哲学、文学和历史等问题,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成都人的性情比较温和。而四川盆地东部包含重庆在内,当地多为方山丘陵地貌,这样的地理条件很容易将人群分割开来,结果就是不容易形成人口的聚集,而形成一个个的小坝子,这样的坝子就更加容易形成坝子文化。同时,川东地区的高山峻岭和大江大河,容易培养当地人勇猛刚烈的性格。
巴蜀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晋代巴蜀史家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有概括:“巴有将,蜀有相”,顾名思义,重庆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如巴蔓子、甘宁、秦良玉等人;蜀地文风兴盛,多出相才等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苏东坡、扬雄等人,这些都不是偶然。从这方面就能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等资源都对人群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
谈到自然资源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巴蜀两地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
段渝:两地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古时候蜀国和巴国紧相毗邻,巴文化和蜀文化融为一体,叫做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爱好,比如说喜欢吃辣椒、喜欢摆龙门阵、喜欢喝盖碗茶。
但两者也有差异的地方,比如说两地人民都拥有“突破”的精神。但重庆是山城,是为了突破险恶的环境,争取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是平原,周围则全部是高山,所以它的突破是为了突破高山对自己的束缚,勇于和外界进行交往,迎接世界文化冲击的突破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您认为“水土”对巴蜀人民的性格培养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如说基于食材,川渝口味重麻辣。例如花椒、辣椒这样的植物,发扬光大在川渝,是否有属于它们的故事呢?
段渝:之前说到,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容易出“相才”,也有“君子精敏”一说。受大山、大水等环境的影响,重庆人性格直率,这也是自然地理赋予两座城市不同的性格。
花椒则是四川的本土特产,而辣椒则一般认为是从明末年间传入中国,再从江浙、两广等地传入四川,最终得到发扬光大。从饮食角度来说,川渝都喜欢吃辣椒和花椒,这是共通点,但重庆偏辣,成都爱麻,这从两地的特色菜就能看出,像重庆的辣子鸡、成都的麻婆豆腐等。
为什么重庆更喜欢吃辣椒?其中一方面来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重庆水码头众多,当地的码头工人在一天忙碌劳累的工作后,喜欢通过吃辣椒来缓解疲劳,这样的码头文化十分鲜明。所以从饮食的角度,两地也各有侧重。
新闻推荐
“阿来书房”落户西部文化产业中心 4·23世界读书日正式发布
4·23世界读书日正式发布阿来阿来书房效果图。阿来书房来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封面开讲了——名人堂·2019年度...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