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一场疫情,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主动或被动地有了很大改变。即便全面复工复产,但往年的黄金周假期盛况能否在这个五一假期重现,一季度GDP下降6.8%带来的冲击能否因为假期消费而冲抵一部分?除了通过做好防控措施、实施各类补贴政策,让民众走出家门之外,“云旅游”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过10天,民众即将迎来五一假期,今年也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5天的五一假期。如何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这成为了今年各地旅游业面临的一道考题。
景区静待长假到来
“大家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也可以适当到人员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在中国旅游还是最安全的。”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这样的建议。
观察全国,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推进,各地的旅游景区也在逐步恢复营业,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
景区重新开门迎客的同时,各地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以提振本地旅游业,还有不少地区提出鼓励2.5天休假制度。
四川近期还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提出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连休,打造新的黄金周。
多地出招严防“人从众”
虽然官方近期密集出台各类措施重振旅游产业,但是疫情尚未结束,各地的防控措施仍不能松懈。
早前,一些旅游景区曾在恢复开放期间出现大量游客聚集拥挤现象,这也引起了有关部门警惕。
为了防止景区出现聚集性感染隐患,近日,文旅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强调旅游景区要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开放。
在客流量方面,按照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通知》还要求,旅游景区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做好游客信息登记工作。
其实,在限流、入园检查等方面,不少地方已经提前进行部署,加强了本地旅游景区的防控措施。
清明节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就发布了《等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实施方案》。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等级旅游景区日接待量和瞬时接待量分别不得超过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的30%。
还有一些景区为了提高入园检查的效率,借助了“黑科技”。
据媒体报道,此前乐山大佛景区、张家界景区等,都启用了智能头盔,用于快速无接触检测游客体温,使效率大大提高。
杭州西溪湿地景区此前也引入智能测温AR眼镜,2分钟最多可以测100人的体温。
“云旅游”另辟蹊径受追捧
景区复开,但是对客流量的限制势必将影响部分营收。
因此,在加强防控的同时,不少景区此前已经开始试水“云旅游”,另辟蹊径寻求“卖点”。除了介绍景点,有的旅游主播还玩起了体验式“云旅游”,带着网友“云看戏”“云坐船”“云听曲”,还有人在直播中带货,推广当地特产。
即便足不出户,此类旅游、娱乐的新方式也受到了不少网民的追捧。
今年3月,文旅部曾公布过一组相关数据。疫情期间,“云娱乐”“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用户高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云旅游”项目,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春节期间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
出行游玩仍不可懈怠
从疫情暴发至今,对于长时间“宅家”的民众来说,都期盼能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去外面走走。
今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启动了“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并发布了调研报告。报告通过问卷调研收集了来自全国100多个城市的近15000份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中国居民上半年以及全年的旅游意愿都比较高,预计从五一假期开始出现旅游高峰。
不过,出行意愿增加的同时,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4月17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透露,一周以来,全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为近一个月以来最多。
“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经济激活起来,但是又担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对此,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着口罩在室外活动。他还强调,旅游场所中,最危险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
“旅行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饭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启动健康出行模式,自带干粮春游,或者一家人买好了放在宾馆里自己吃,这样就会大幅降低拥挤带来的传播风险。”张文宏说。
所以,这个五一假期,你会选择外出游玩吗?(张尼)
新闻推荐
4月17日上午,记者在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生产设备。据了解,2019年至今,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