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式厂区
绿树成荫、芳草遍地,走在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如同漫步城市花园……数年间,地处达州高新区的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把“低碳清洁、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环保设施,让花园工厂的称号名副其实,快步走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300余人,已具备年产机焦190万吨、煤化工产品20万吨、甲醇50万吨、二甲醚1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以上。该企业是达钢集团由钢铁向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是新型清洁能源化工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具备比较完善的煤化工和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基础,拥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是达钢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随着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升级,达兴能源取得了环保与生产的双丰收,在能源产业领域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绿色引擎”。
斥巨资投入环保建设
“你眼前的这套废水处理系统是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的污水处理设备,它成功地分离出了废水中的氨氮、氰化物、硫化物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经过它处理后的废水清澈见底。”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保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一行介绍起企业的污水治理系统。
自2016年以来,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环保投入,投资约1.5亿元建设环保项目及环保设备设施改造,主要环保项目包括: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二焦化厂废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UF/RO膜技术,该技术属于国家先进技术。对多套环保除尘设施进行大修,保证环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完成了在煤场修建防尘网和增设喷雾系统等治理措施,以控制煤场扬尘;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焦炉烟囱烟气脱硫装置及脱硫脱硝装置,对焦炉烟气进行治理,大大降低了废气污染物排放量。2018年对焦炉炉顶进行了全面翻修,有效控制焦炉无组织排放;2018年7月完成了二焦化厂捣固焦及干熄焦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工作,达兴能源三个厂区均满足环保“三同时”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按照新的环保要求,编制了环保自行监测方案,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同时通过制定《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制度》《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严格管理、认真维护,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截至目前,达兴能源共有11套废气在线监测设备、3套废水在线监测设备,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状态可进行实时监控,并接受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及高新区生态环境局的监督执法监测。通过加大环保污染治理,达兴能源废气废水排放已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用科技构建循环经济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走进达兴能源,各类奖项无不在告诉人们,达兴能源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可谓满载荣誉。荣誉源自达兴能源一直贯彻科技兴厂的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构建了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创新、高效、绿色的企业发展之路。
企业通过组织实施“钢铁联合企业碳(氢)素流价值优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5000万元,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焦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其核心技术“一种生产甲醇的方法和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其次,为节约能源、改善炼焦生产环境、运用行业先进技术,该公司投资近4亿元,先后建成了两套干熄焦生产发电装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使环保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悉,目前达兴能源共拥有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
不仅如此,达兴能源还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项目,与中国石油大学等合作建成投运了国内首套新型柴汽油改质剂项目工业试验装置,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的现场评审,完成了核心技术及配套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获得了省发改委立项的正式批文。与宝钢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实施了15万吨/年焦油深加工项目和4万吨/年优质炭黑项目,进一步深化了与国内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在资源深度转化、价值提升方面的战略合作,还在高新区内把相邻的玖源化工公司排放的CO2尾气引入甲醇生产装置进行补碳,形成了区内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减排发展的新模式,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小马乍行线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谈及未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达兴能源将持续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和循环利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其建设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的模范企业,为达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欢 魏华 刘晨
新闻推荐
每日发布四川省新增1例确诊病例新增确诊病例1新增治愈出院1新增疑似病例0新增死亡病例0低风险县市区183中风险县市区0高...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