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专家指导呼吸机应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 供图
□ 王伊 汪建英 张小玉 邱少平 本报记者 陈易君
1月28日,是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武汉的第3天。西南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的35位医护人员完成了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七病区的第一轮值守。
1月27日上午,泸州赴武汉医疗救援队的李多教授、邹永胜副教授、兰四友副教授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第七病区科主任韩发清副主任进行了第一次联合查房。韩发清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他们是四川省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是国家卫健委选派的……”作为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分子,听着同行感谢的话语,看着患者家属信任的眼神,专家们感觉肩上责任重大。
泸州赴武汉医疗救援队成员把肩上的重任化作具体的工作:查病历、阅片、配制药品,从微量泵等仪器的维护和使用,到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及病情观察记录,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中午换班时,每个队员的手腕上、脸上、额头上,都有防护服留下的深深压痕。由于防护服内湿度较大,压痕像被水泡过一样泛白。
N95口罩的有效使用时间是5到9个小时,所以医护人员是按照每4个小时一班排班。防护服的穿脱程序很繁琐,每穿一次,都要两人互相帮助,花10分钟左右完成。穿防护服稍微轻松一点,脱防护服才是对医护人员的考验,头套、口罩、护目镜、连体服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七步法”进行不少于15秒的洗手,通常20分钟左右脱下防护服。据悉,穿脱一次防护服至少有27个步骤(如特殊情况,还要增加),洗手12次。所以,在岗时间的医护人员都不会把防护服脱下来。穿着防护服值班的4个小时期间,医护人员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所以他们还特意准备了尿不湿。待班的队员休息时,都自行分组进行练习,确保防护服穿脱及常规诊疗操作的熟练。
防控疫情一线,泸州赴武汉医疗救援队的队员们记录下自己工作的点滴——
主管护师郑雪梅:
“脱防护服比穿防护服更费劲”
1月28日上午,我一直在做防护服的穿脱练习。因为只有安全地穿脱,才能防止被感染。防护服穿脱一次要花上半小时。脱防护服比穿防护服更重要,因为防护服已遭到污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感染事故。我们在岗位上的4个小时,中途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
主管护师魏光蓉:
“我爱哭,但这次没掉泪”
1月28日,武汉放晴。我上午10:30去医院接班。其实我平时很爱哭,但这次出征,我一滴眼泪也没掉。接到要去武汉支援的消息,我马上安顿好两个儿子,准备行李,随时待命。
作为医护人员,此次援助武汉,我义不容辞。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使命,听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主管护师高婧臻:
“武汉妹子说:‘川军’来了!”
今天值夜班,遇到了一个武汉的90后妹妹。她始终坚持在一线,不畏疫情。她说:“医院一夜之间变成定点收治医院,24小时两个小组轮班制,确实熬不住了。但是,听说四川的医疗队要来,大家都无比喜悦。‘川军’来了,我们感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谢谢武汉医务人员对我们的信任!
护师袁茂思:
“那个为抗震精神感动的小女孩长大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我正在读高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英雄们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那时我一个星期有60元的饭钱,我捐了50元。今天,那个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小女孩长大了。我愿意像当年的抗震英雄一样,担起一个医护人员的使命!
新闻推荐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四川日报讯(记者钟振宇袁敏)近段时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为让社会更加全面了解四川疫情防控...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