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府书展有所思 众多市民来到天府书展现场亲近书香。
书展首日进场近2万人次。
四川与上海、湖南一起,并列全国地方出版社三强。
2004年,实体书店还是人们买书的唯一渠道,国内的书业会展旨在为出版社与
发行商提供订货平台。因此,直面读者、汇集全国各地出版社新书的上海书展
一经推出,便引发购书热潮。
15年之后的2019年,首届天府书展主会场汇集了500余场阅读活动。期间,书展还在四川省21个市州县所有新华文轩门店和相关阅读场馆设置了200多个分会场,开展300余场分会场活动。
在下单买书第二天就能送到手边的网络时代,首届天府书展的隆重亮相让人有所思:四川为什么还要办书展?
川版好书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为什么要办书展?”不论是为了读者找好书,还是为出版社好卖书,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指向一本书。四川有没有好书?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上世纪80年代,四川率先打破地方出版社‘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出版方针,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出版发展方针,出版了‘现代作家选集’‘老作家丛书’‘走向未来丛书’‘小图书馆丛书’等一大批优秀图书,与上海、湖南一起,并列全国地方出版社三强。”
2016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四川出版战略,作为四川出版发行的龙头企业,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及旗下新华文轩股份传媒有限公司勇担使命,吹响振兴四川出版的号角。“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推动四川出版从数字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丹枫说。
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出版发行企业,新华文轩通过建立“赛马”机制,推进出版与发行协同发展、全面反哺出版等机制、体制变革,推动振兴四川出版出成效。新华文轩出版排名从2015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13位。几年间,四川出版涌现出总销量达7000万册的《米小圈上学记》、版权输出英国的《红船》等系列优秀出版物。2016至2018年,四川出版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近40个,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近40个,8个项目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8个项目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9个项目入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寻绣记》和《花重锦官城·成都物候记》分别荣获了2018年度和2019年度“最美的书”称号。
能为读者端出“四川造”好书,这就是四川举办天府书展最坚实的基础。但四川出版要进一步从数字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还需要借助天府书展进一步拓展产业半径:借书展之力,让更多地优秀作者、优质出版资源汇集四川,推动四川出版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出版商与作者汇聚交流,让振兴四川出版的成果更好地走出去。
走进天府书展现场,“诵读新时代、礼赞新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出版物展馆昂然挺立,通过六个主题专区,500余种主题出版物集中展示了一大批记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斗历程和波澜壮阔画卷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毗邻的巴蜀文化区则通过一大批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的相关出版物,把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传承不断的文脉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除此之外,还专设四川出版区、四川精品出版区,把《中华大典》《儒藏》《格萨尔王全传》等重大文化传承精品图书和“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等巴蜀文化类精品图书等振兴四川出版的丰硕成果展示出来。
在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勇看来,天府书展也是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舞台,把四川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在所有来宾面前。“我们用天府书展讲好四川故事,用图书把四川传播出去。”
以书为媒 这是一个爱书人的节日
图书是媒介,书展发挥着聚焦效应。本届天府书展聚集了全国29家出版集团、近300家单体出版社、17家民营图书策划单位以及众多文创企业,成为目前国内参展商规模最大的一次书业盛会。让所有人走进成都,感受天府之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2018年度,成都市民年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7.306本,数字阅读量7.902本。家庭户均藏书约90册,人均纸质阅读消费约192元——这是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在《2018年度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中公布的数字。
2017年,成都加冕“中国书店之都”,如今,成都更是拥有实体书店3522家,数量仅次于北京。尽管如此,四川人仍然要到上海、香港,或者法兰克福,才能感受书的盛宴。一场书展,填补的是成都、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缺乏大型书展的空白。
正如天府书展“爱阅读,会生活”的主题一样,成都人爱吃会耍,却并没有耽误他们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阅读。一场书展,是一次阅读的嘉年华,也是爱书人的盛大节日,是书香城市的刚需。
在开幕仪式举行之前一日,也就是天府书展开展首日。主办方对外发布了这么一组数据:主会场展场内的11个活动区,为广大读者带来了近30场精彩的阅读活动,进场近2万人次。
在这个北方飘着初雪的日子,在四川,在成都,书香溢满天空。在一个一个埋头看书选书,买到好书满载而归的读者笑脸上,“四川为什么要办书展?”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摄影杨涛
2019天府书展相关报道详见P02-P04
新闻推荐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首发本报讯(记者肖姗姗)12位四川老中青三代优秀学人担任主编、两年沉潜研究的时光、37...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