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佳
过去
光雾山镇铁炉坝村村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生,三年两不收成为当时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现在
拐点出现在2003的第一届红叶节,至今红叶节已连续举办十七届,红叶经济持续升温,目前全镇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当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千年米仓道,奇秀光雾山。10月18日,自第十七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开幕以来,光雾山景区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比想象中的美景更令人惊艳!”不少第一次来光雾山的游客感叹。
近年来,“光雾山红叶节”的人气越来越旺,使“光雾山红叶”成为景区内一大独特生态景观和靓丽名片,同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诸多产业快速发展。截至10月23日,今年红叶节期间光雾山景区共接待游客9.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28.4万元。
从国庆节开始,景区内的酒店、农家乐便开始忙碌起来,打扫房间、装饰店铺、采购食材等,大伙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竭尽全力为游客提供最好最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光雾山老百姓的热情好客。“不仅要让游客玩得开心,还要住得舒心。”光雾山镇铁炉坝村“食里乡农家乐”老板李国清介绍,国庆节期间,农家乐就陆陆续续接待游客,连续的降雨天气,也没能阻挡来自各方游客的观赏美景的兴致,不少游客一住就是好几天。
铁炉坝村位于景区核心区域,过去,村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生,高寒地区常年雨水偏多,三年两不收成为当时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自2003年,在光雾山举办了第一届光雾山红叶节后,由此拉开了光雾山旅游产业发展的帷幕。如今,光雾山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当地老百姓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李国清就是其中一位。以前,李国清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由于缺技术缺资金,他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在村两委的鼓励下,2015年,李国清和妻子利用自己的房屋,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当起了老板。“现在生意一直都还不错,比在外打工轻松多了。”李国清回忆。开办农家乐的第一年,夫妻俩就成功的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为了让游客住的放心、安心、舒心,2017年,李国清贷款20万元,将自家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目前可提供24间房屋共48个床位住宿,餐饮接待50余人。
“做的都是农家菜,食材也都来自当地老百姓自己家种植的。”目前,李国清的农家乐每天大概接待30余人住宿,40余人的餐饮,每天从食材到烹饪再到端上餐桌,李国清都亲力亲为,让客人欣赏到光雾山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生态有机的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热情周到的服务。
“春赏山花、夏戏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雪”,光雾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当地的村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他们借机搭上了光雾山旅游发展的快车,端上了旅游饭碗,甩掉了贫困帽子。
近年来,光雾山镇结合光雾山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每年固定期间举办杜鹃花节、避暑节、红叶节、冰雪节的基础上,更拓展举办了糍粑节、帐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光雾山的旅游人气、名气。据统计,全镇有宾馆酒店12家,农家乐287家,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日接待能力突破2万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婷)10月24日,由四川人艺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记忆密码》正式在四川大剧院首演。该剧以三线建设为题材,是四川人...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