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法人微博近日发布微话题“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怎么建”,引发网友关注——
@刚柔v:家政行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体系,在不侵犯从业人员隐私情况下,应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从业经验、客户评价等进行完整记录,遇到问题可随时查询追踪。
@小熊爱吃饭:家政服务诚信平台,必须独立、权威和公正,应该独立于家政企业和服务人员。要建立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避免企业一方面运营着自己开发的信用平台、另一方面又开办家政服务公司。破除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做法,才能提升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的公信力。
@村干也是官: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诚信识别码,将其作为家政企业和服务人员的“信用身份证”,用于识别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诚信识别码可以按相关规则生成,记录的信用信息根据主体的情况变化实时动态更新,客观、及时地反映其信用变动状况。
@四川唐加加: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诚信系统网络,加强信用应用创新和数据共享交换,助推家政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草仙子:主管部门应统筹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建设工作,统一归集、管理和公开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并及时共享信息。
(本报记者 柳文 整理)
新闻推荐
省领导会见2019“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部分嘉宾
本报讯(记者袁婧黄大海)10月14日,省领导分别会见了来川参加2019“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部分嘉宾。,省领导...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