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今日四川 > 正文

阔步向前 四川加快迈向文化高地

来源:四川日报 2019-09-26 05:59   https://www.yybnet.net/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富集,历史底蕴深厚。,阔步向前 四川加快迈向文化高地。

70年间,四川省着力提升四川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强省建设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创造巴蜀文化新辉煌。趁势而上,四川省提出了实现文化建设由“大”到“强”、到202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将在主流思想引领力、巴蜀文化影响力、文艺精品创造力、文化服务供给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发展保障力六大方面持续发力。

从蕴含着神秘古蜀文明的文物进入公众视野,到一大批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纷纷面世,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得到有效的保障……站上新起点,四川加快迈向文化高地,努力谱写新的文化篇章。□木易(图片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根基

保护好文化遗产 让文物“活”起来

33年前,一尊被拦腰砸断的人像在三星堆祭祀坑被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也展示了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便开始着眼于文化历史探索。从成都北郊发掘的中国同一时期最大祭台建筑羊子山土台、古蜀文明现世的三星堆商代大型祭祀坑、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完整西汉纺织机模型……四川考古一直在行动,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考古成果。

自1990年以来,四川先后有12项考古发现,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列全国前茅。全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7人。全省不可移动文物65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居全国第三。全省有博物馆252座,居全国第七(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座,居全国第三)。博物馆藏品415万件(套),居全国第二。

在全省文化遗产体系建设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公众也成了四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一环。而在这方面,四川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四川不仅第一时间通过博物馆将文物展示在公众面前,还组织群众赴考古现场,举行考古讲座。另外,科技也是一个重要帮手。2013年,全国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在成都免费开放,利用AR、VR等技术使公众可以穿越到各个考古发掘现场。

除了古物、遗迹,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四川省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四川省将非遗与文旅结合起来,推出了10条非遗旅游线路和171处非遗项目体验基地。10月17日,全球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亮相。近日发布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非遗的保护和利用,明确了传承的基本原则:创新传承、融合发展、彰显特色和见人见物见生活。

推动非遗“走出去”。川剧、蜀绣、自贡灯会、绵竹年画等一系列“诞生”于四川的非遗项目都有过“出海”的尝试。以自贡彩灯为例,从1987年的自贡迎春灯会到自贡全球灯会,自贡灯会已经成功将彩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向了世界。2017年,自贡彩灯在德国汉堡“点亮”G20峰会,并接连亮相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自2017年起的五年内,自贡计划在国内外100个城市举办至少100场次灯会。

创作

文艺作品竞相争彩 精品力作百花齐放

作为今年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的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于7月至10月在成都、乐山、内江等地举办。艺术节活动丰富,包括优秀舞台剧目展演、艺术精品创作成果展、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活动,旨在通过走基层展现文艺作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成果。

本届艺术节将多部优秀作品搬上了舞台,在优秀舞台剧目展演节目中,就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或曾角逐过“文华大奖”“牡丹奖”等国家级奖项的节目。其中根据阿来同名小说改编的《尘埃落定》舞剧此前在香港演出大获成功。而《落下闳》《陈毅回川》《红色丰碑》等多个与四川历史文化紧密结合的剧目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在舞剧方面,今年四川省有八件舞蹈作品入选中国舞蹈界唯一的国家级评奖活动“荷花奖”决赛,最后由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创作的作品《永远的诺苏》和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乐山文广演艺有限公司创作的《生如夏花》两部舞剧跻身前十。

这些成绩仅是全省文艺作品创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四川文艺作品百花齐放,培育出了一大批其他类型艺术佳作。《白蛇传》《绣襦记》等经典川剧已成为振兴川剧的重要成果。《快乐的啰嗦》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红军花》《家》《第二十九棵树》《幸福小院》《心如莲》等剧目荣获20余项国家级奖项,成为舞台精品力作的标志。反映家国情怀的《天下粮田》、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索玛花开》、献礼红军长征的《彝海结盟》等多部四川自制影视作品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一批反映四川文艺创作水平的高品质影视作品。

其中,公益微电影《云上的奶奶》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中国第五届国际微电影展“特别推动力奖”、北美全球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民族舞剧《家》和川剧《尘埃落定》两个剧目共同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十大项目。原生态歌舞剧《藏谜》《羌魂》还多次到国内部分省、市巡演,并应邀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四川省多年来形成的良好文艺创作氛围。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29个,为1949年的15倍;2018年全省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1.43万人,演出10.93万场次,全年演出收入4.56亿元。今年5月,四川省印发《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纲要》从六个方面强调推进文艺精品的创作,即推进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工程、川剧和曲艺精品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出版工程、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工程、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精品创作工程“六大工程”。

发展网络文艺被列为《纲要》一大重点,将集中推进包括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在内的文艺创作。四川省每年将遴选30部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电影、网络广播、网络动漫、网络数字音乐等优秀作品重点扶持,力争更多作品获得国家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扶持。每年重点扶持10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5部动漫游戏作品。同时在影视精品创作方面,全省将编制影视精品创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3至5家在全国具有较大竞争力、影响力的影视企业,每年扶持10部优秀剧本、3至5部优秀作品。

惠民

公共文化保障全覆盖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1987年,一座高端艺术殿堂锦城艺术宫在成都天府广场拔地而起,33年来它一直是天府广场的文化地标。而今年8月,刚刚竣工的四川大剧院以其古雅的汉代建筑设计风格和精巧的篆刻方正花纹镂空,成为天府广场的新亮点,这不仅标志着四川舞台艺术的再次起航,也体现出四川省公共文化保障的持续发力。

“有力”,这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9月5日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公共文化保障时给出的关键词,他指出:“四川省公共文化保障有力。70年来,文化阵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无到有,实现了全覆盖。”

目前,四川省已经建成覆盖全省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8年,全省已有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207个,美术馆41个,博物馆252个,文化站4574个,村(社区)文化室48236个(其中村文化室40830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2.18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518.14平方米。四川大剧院、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院等一大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线。

文化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的文化事业,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在实现“促进全民阅读”这一重要文化目标时,四川省不仅成为西部第一个将“全民阅读”进行立法的省份,并且还先后建成覆盖全省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近4.9万个,建成城市社区书屋5700个。同样,相应的流动文化车、图书车、舞台车把文化大餐也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包含“四川文化·院团联盟”、公共文化服务超市、“你读书,我买单”、“一卡通”通借通还、24小时自助借阅、市民艺术学校、文化云平台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也在不停涌出。

四川省文化保障着力在“里子”方面下功夫。在为群众提供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为群众呈现更好的文化产品。其中,2018年,全省美术馆举办展览390个,举办讲座171次,举办教育活动177次;群众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次数129789场次。

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在提供阅读平台的基础上,四川省图书馆也会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公益讲座、艺术鉴赏会、少儿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2018年发布的《四川省图书馆2017阅读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共接待读者近200万人次。此外,四川美术馆、成都博物馆等场地也积极发挥自己的特色职能,不仅对群众免费开放,还不断推出符合时代潮流的艺术展览和主题活动,让文化浸润到了群众心底。2018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的“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等展览,为群众呈现了经历时间洗礼后的中国。

融合

培育文化产业新态势 文旅经济迈出铿锵步伐

据悉,成都动漫游戏企业近400家,2018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首破千亿元大关。今年暑假,由四川导演饺子执导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热映。

这样的现象级作品还有很多,“成都造”动漫游戏不仅让全国见证了成都的实力,也通过其中的成都元素将天府文化带向了全国,发挥了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引领作用。70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川”字号的文化旗舰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增速持续位于全国领跑方阵。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2012 年的 840 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约17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同期GDP增长速度。

在这期间,全省文化与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多个产业门类不断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也成为文化产业的新风向。包括“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在内的多种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和新的增长点。

在“文化+科技”方面,四川省内的科技型文化企业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良好势头。包括腾讯科技、咪咕音乐、四川长虹电子控股、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成都金山互动娱乐科技、成都鹏博士、成都京东方光电、成都卓杭网络科技、成都炎龙科技、成都哆可梦网络科技在内的10家科技型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9.5亿元,占整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的60.3%。它们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化科技结合的可行性与发展的良好前景。

文旅融合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大亮点。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诗和远方”正式牵手。2018年11月1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标志着四川省迈开文旅融合的步伐。在四川这块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上,藏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征精神、“三线建设”、酒文化、竹文化、灯文化、盐文化、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三苏文化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的发展,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也日益彰显,文旅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强劲。

推进资源科学分布,四川积极完善“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在建设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基础上,推动建设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天府文化等交相辉映的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建设长江文化、民俗文化等紧密结合的川南文旅经济带,建设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建设彝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等联动发展的攀西文旅经济带、建设高原生态文化、藏羌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等融合发展的川西北文旅经济带。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旅游产业也正式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2018年,四川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2019年1-6月,全省实现文化经济收入6018.29亿元,同比增长14.2%。

新闻推荐

四川开展金融反洗钱技能竞赛

本报讯(记者李娜)四川省以“强技能促履职、防风险保安全”为主题的金融机构反洗钱技能竞赛日前进入终极对决环节。本次大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阔步向前 四川加快迈向文化高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