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旭)“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9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这几个词被频繁提及。围绕深化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摆事实、晒“干货”,充分展示了全省改革呈现出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聚焦重点 关键突破
作为中国农村和国企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四川历来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各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256项改革任务,合计完成率93.1%;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之后,陆续新增改革任务321项,合计完成率63.7%;省级层面累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749个,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壮大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等重要支点,强化四大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今年7月,四川省还专门出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6+1”方案,把德阳、资阳、眉山、南充、自贡、内江和温江等作为改革先行区。同时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目前同城化起步迅速、开局良好。
加快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等3条经验,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等3个案例在全国推广,“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关键词:
筑牢基础 谋划长远
立足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聚力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打基础、谋长远的改革举措。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行政许可事项精简至6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截至目前,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6.87%。“多证合一”“先照后证”等改革业已实施。出台20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措施。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565.6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3%,创造全省半数以上经济总量。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效推进。出台电改实施方案,启动建设一批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开营改增,预计2019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额769亿元。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川航集团和8户省属二级企业开展混改试点,地方国企混改面超过40%,其中省属企业超过52%,四川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371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金融业总资产约10.5万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中西部省份第一。
关键词:
民生优先 释放红利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让群众分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改革红利。
努力实现公平教育,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缩小。全省有176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占比96.17%;其中通过国家认定的165个,占比90.16%。
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全域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药品流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完成抗癌药省级集中专项采购,纳入国家降税范围的103种抗癌药价格平均降幅达11.42%。
着力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5766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衔接。加快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实施,司法权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规范刑事诉讼案财务管理处置改革。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基本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光军)6日,四川电视台举行四川省教育系统庆祝第35个教师节“最美教师,荣耀四川”主题活动,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