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张雨 王付永,发展“月光经济”还需要做什么。
进入2019年以来,发展“月光经济”成为四川省多个城市共同的选项——从成都“夜游锦江”到乐山“夜游三江”,从南充“夜剧场《阆苑仙境》”到西昌“古城夜景”……打造特有的城市夜之魅,“月光经济”展现出巨大潜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加快促进“月光经济”蓬勃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其一,发展“月光经济”,要沿着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前行,才能真正具备活力与生气。一些地方“月光”产品供给单一,局限于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灯会等,并没有充分考虑消费场景与自身文化结合,只是将别人经验照搬过来,导致夜间景观浮于表面,“亮眼却不走心”。
游客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作为城市管理服务者,应该防止割裂“月光经济”与城市特色文化底蕴的血脉联系。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情调,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他们真正想感知的,就是这种城市的独特味道,他们真正想看想分享的,就是这些带着城市气质基因的风景。长沙的火辣、贵阳的质朴、济南的热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城市气质。进一步说,城市气质,又借由文化来涵养。四川不缺优秀传统文化,但文化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融入“月光经济”,涵养城市气质,就是要创新产品思维、产业思维,聚焦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打造多元化、多样化的夜间旅游文化空间,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夜间旅游品质。同时,还须问道需求,问道市场,充分激发产业主体创新发展的活力。
其二,“月光经济”不仅是一道文化考题,还是一道文明考题。有的地方,配套落后,如游客厕所缺乏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照明点位欠缺,夜班公交线路、旅游交通线路保障不足,一些基础设施,还缺少对特殊人群的考虑;有的地方,夜间管理不足,夜市商户和摊贩脏乱差,夜晚卫生保洁无人管理,买卖纠纷无人处理……重视“月光经济”发展的同时,配套和管理不能忽略。对于游客而言,安全有序是基本需求,无法解决好它们,“月光经济”就无从发展。
于此而言,“月光经济”考虑的是城市转型升级。一个城市仅着眼于夜间营业时间的延长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在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等城市公共服务上发力,这就需要切实考虑将人民实际需求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整合“月光经济”活动各项资源,做好政策设计、管理规划、引导组织以及产品策划,营造舒适和谐的夜游氛围,才能让“月光经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点亮城市夜色,最终就要靠城市文化和城市管理绵延不绝的支撑力量。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唐泽学记者毛春燕李弘)近日,内江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项目启动暨合资公司成立签约仪式举行。记者从签约仪...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