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峡事故搜救现场
游客进躲避峡游玩资料图片
海拔只有300米的小山,一天内有10万人爬;方圆几平方公里的湖,一天几十万人“游”;江岸悬崖上的“镇”,从早到晚被人潮“淹”;“巴掌大”的店,成千上万人围,“有幸”排到号的人却可能连门都挤不进……
近年来,每逢公共假期,“网红打卡地”都会爆发一波“打卡热”,不论是经过开发的旅游地,还是未经开发的“网红地”,人流都剧烈增加,致使公共安全隐患增加。特别是未经开发的地点,危险尤甚!
“仙境”更是险境
就在近日,湖北省鹤峰县网红景区躲避峡突发山洪,造成13名游客丧生。而在此之前,谁能想到图片、视频中那像世外桃源一般静谧安宁的躲避峡,会有这样的灾难发生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山洪,这里却没有避险场所和设施,也没有景区安全人员。究其原因,竟是躲避峡并没有开发、开放,属于“野”景区,开放景区所需要的一切安全保障,在这里都难以寻到。
而这样的惨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7月份,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高湖镇西头村吕阳洞山区也突降暴雨引发山洪,导致283名前来进行户外运动的“驴友”被困山中,最终4人遇难。
这些出事的“网红打卡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网友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上看,这些地方的环境都十分优美,或者有很新鲜的玩乐项目,因此在一些短视频网站上,不少打卡视频有数十万点赞。从而致使了大量人员进入未经开发的地点旅游。
可“仙境”更是险境,部分危险且未经开发的打卡地,当地政府部门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监管。记者了解到,由于山势险峻、隐患重重,躲避峡所在的湖北省鹤峰县在此次山洪发生的十几天前就曾发布通告,严禁任何车辆及个人擅自进入屏山未开发区域。然而一张张禁令、通告,终究没挡住这场悲剧。
安全措施几乎为零
“此次躲避峡山洪致使13人遇难,是偶然也是必然。”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说道,“很少有游客意识到峡谷的巨大危险。在去游玩峡谷前,需要先查看前后两天的天气。两天内有暴雨,不能去峡谷。不仅如此,还需要查看峡谷前后30至50公里内,是否有暴雨。只要几个小时,周围的暴雨就能抵达峡谷,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在正常景区里,一般都有排洪的设备设施和相应的应急预案。比如要做全面的开发,可以改变山体的坡度,建专门的泄洪通道,以防止山洪;或者上游有极端天气过程,景区也可以做评估,适时控制客流。但那些未开发的“网红景区”,在安全方面,几乎未做任何措施。
8月6日,湖北恩施鹤峰县对躲避峡突发山洪情况进行通报。遇难的13人中,年龄最长者62岁,最小者22岁。其中,大半未穿有救生衣。
在“网红风”刮进旅游行业时,谁也没能料到会出这样大的问题,驴友们抱着“尝鲜”的心态深入各大未开发的景区,致使“野导游”行业也兴盛起来,而这些缺乏监管的导游,能为游客的安全负责吗?
就在去年,鹤峰县开始大力整顿“野导游”,把不定期巡查的监管制度,改为了专班值守,多个政府部门齐上阵,但是有些“野导游”认为被断了财路,遂与监管人员们大打出手,闹得是人尽皆知。
“这股‘网红打卡’热是该降温了!”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增强风险意识教育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样解决呢?“各地应该充分认识到,到未开发景点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不仅包括专业探险者的探险旅游活动,也包括常规旅游者的冒险型旅游活动。”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道,在此类旅游活动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应该对旅游流量较大的未开发地区和景点进行调研,掌握相关情况,为预防性安全保障提供信息条件。
比如,引入气象、水文、地质和承载量等参数,预估目的地风险程度,事先预警,强化封闭管理措施;对景区进行探测,在主要风险点设置警告,同时预留必要的实时救援力量;实施更严格的责任主体制度和违规处罚制度,将安全责任压实,加大执法力度;采用更多的技术手段,设立系统路标和避险设施;利用太阳能,设立必要的通信发射站等等。
“对于在未开发地区和景点从事旅游经营的企业,应该及时予以取缔,属于个人行为的应该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清其中的风险。”该负责人说,由于一般民众不具备从事高风险旅游活动的资质和条件,因此要劝阻周边民众不要从事高风险旅游活动的服务和设施租赁,避免不规范经营和运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在我国,探险旅游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专业的探险旅游者数量并不多,一般的驴友并不具备专业的探险素质,也缺乏专业的安全装备和体质体能条件,这是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道:“因此,一般的旅游者应该增强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旅游景点,不要轻信所谓的网络攻略,不要把冒险当成探险,要选择风险可控的旅游活动,这是旅游安全的基本保障。”
新闻推荐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肉类供应□新华社记者董峻近期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