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公布系列报告显示,2018年,四川省“日平均投资量”为76.9亿元,超过了1984年“全年投资量”。一日超一年,数字的背后,是四川不断扩大的对资本的吸引力,是四川投资规模跨越式扩张的轨迹线。□本报记者 唐泽文,“一日”超“一年”投资规模四级跳。
快
四级跳跨越总规模逼近3万亿元
7月31日,总投资51亿元的新华集团内江产业项目正式开工。这是“川港澳合作周”合作成果中,新华集团在川开工的第一个产业园区项目,建成运营后,年营业额约150亿元。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吸金”能力一直不断攀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现四级跳——1985年上百亿台阶,1998年上千亿台阶,2009年上万亿台阶,2013年上两万亿台阶。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8065.3亿元。换算下来,2018年四川省日平均投资量为76.9亿元,超过1984年全年投资量。
“投资规模快速累积,为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活跃的因素。”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说。
“当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接近50%的水平,持续对四川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优
聚焦优势、新兴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的川商发展大会签约仪式上,新兴产业项目成为焦点。不仅如此,主办方集中推出的2130个对外招商投资项目,也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
“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投资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鲁荣东说。
70年来,四川充分发挥投资先导作用,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瓶颈”加大投资力度。投资结构逐步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其中,工业的投资变化引人注目。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着力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并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产业,和数字经济“5+1”现代产业体系,使得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重
重“民营”重“基础”保障经济发展活力
四川投资的“重”,来自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投资主体的“重”,正在发生改变。70年来,四川投资主体由国有单位单一投资,逐步过渡到以民营单位为主的多元化投资。1978—2018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降低15.3个百分点,其他经济投资比重提高36个百分点。
这样的变化,是四川省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作支撑。
其次,体现在投资领域的“重”。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了四川投资的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基本形成了通江达海的内陆开放型综合交通体系,投资建成出川大通道30余条,建成了国家电网系统中规模最大、运行最复杂的省级枢纽电网。
“整体来看,四川基础设施投资已取得重大突破。”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蒋琳琳本报记者袁媛杨仁平作为科技城建设的主战场和全国唯一的军转民科技园,近年来,科创区精心布局,发挥优势,释放红利,着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