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医学院
斯坦福实验室
达州实验室
学术交流
斯坦福手术室
曾凡新,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美国癌症协会会员,现挂任达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负责医院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及医院学科建设工作。
儒雅文静,是曾凡新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2017年,作为达州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他来到达州市中心医院挂职副院长。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曾凡新说:“我是搞科研的,到基层医院,到临床一线,亲身为群众健康服务,更能找到科研技术的土壤,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A
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为进一步探寻医学殿堂的奥秘,曾凡新肩负着发展达州市中心医院科研实力的重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Heike Daldrup-Link教授的邀请下,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在美国医学院中研究排名第2,它与斯坦福医院紧密合作,在心血管内外科、器官移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癌症的诊断治疗方面享誉世界。”曾凡新对此次出国进修学习机会分外重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特别重视科研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很多科研成果成熟后都被运用到斯坦福医院的临床治疗中,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的发现和世界领先的成果。因此,不仅仅在临床方面,该医学院在科研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医院借鉴与思考的经验。”
半年的进修学习,曾凡新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医学院的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采用PI(Principal Investigator)负责制,主管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并配备实验室管理员和行政助理,分别对实验室的日常采购、技术支持、耗材订购、人员进行管理。课题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所在的课题组每个博士后负责一个课题,本科生、访问学者被分配到各个项目组,保证项目的人手充足,又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提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建立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曾凡新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说,该实验室功能还进行了合理分区——分子实验区、病理试验区、小动物实验区等。
“此次在实验室的深入学习,不但学习和使用了实验室的常规技术手段,例如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培养等,还完成了干细胞移植工作。为了探究软骨再生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血管生成情况进行监测。目前课题进展顺利,已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建立起合作通道。”曾凡新兴奋地说。
在新时代里,无论什么领域,善于利用科技才能成功。只有把科研思维融入到临床中,才能有效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曾凡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收获的最大感触。
关注大地 在达州发展世界一流亚学科
当今社会,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是体现在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环境、设备、服务、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研究水平的竞争。研究水平作为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整个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医院要高质量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我国的医学科研技术与欧美国家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这个差距正逐步缩小。”回国后,曾凡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四川省卫健委项目一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一项;第三主研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和四川省卫健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基金一项、湖北省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项目三项、企业横向课题两项;牵头申报成功达州市肿瘤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
同时,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强力支持下,曾凡新多方努力搭建平台,促进医院团队与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目前,市中心医院已在国内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等双一流高校开展深入合作,聚焦糖尿病皮下和腹部脂肪差异表达、结肠癌术前抗生素使用强度对预后影响的探究、胆结石肠道菌群研究、三阴乳腺癌创新靶向药临床药物研究等方面。国外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荷兰莱顿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聚焦多肿标预测肺癌转移、核磁共振创新造影剂研发、肺癌脑转移机理探究等方面。通过医院临床样本资源与高校研究平台的互动,促进转化医学的落地。
“丰富的医学样本资源是我们医院的一大财富,为开展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曾凡新牵头创建了医院生物资源样本库,覆盖血液、组织、粪便、唾液等多种类,总数量上万份。
目前,市中心医院作为川东北最大的人体标本库,包含肿瘤库、风湿免疫库、儿科库、血液病库等,特别是结肠癌样本分库,包含上万张病理切片、上千例全指标临床生化数据和随访数据、上百例深度高通量测序等信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9年8月7日,达州市中心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科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 上发表了题为“癌胚抗原在肺癌转移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的研究论文。曾凡新和荷兰莱顿大学王俊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达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王家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褚延鹏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达州市中心医院王廷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李洁对本文作出重要贡献。
本项工作通过对在达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清癌胚抗原可作为新诊断为肺癌的患者肿瘤转移评估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科研成果必须转化到临床应用,方能实现其最终价值。为打通通向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曾凡新牵头与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研发,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和前期基础实验验证,发现了针对三阴乳腺癌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目前正在招募自愿患者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并已申请相关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
放眼未来,曾凡新年轻的双眼充满希望,虽身在达州,但胸怀世界——建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世界一流的亚学科,将人工智能、基因治疗等全球最前沿的医学科技运用到肿瘤、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为老区群众谋福祉!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曾凡新,这位充满热情的年轻学者,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医学殿堂的高处探索而行。
□王标 本报记者 罗天志 刘河林
新闻推荐
随着高考录取进入尾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已开始筹备崭新的大学生活。为了帮助即将升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