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今日四川 > 正文

王渔洋及清诗的地位 《神韵秋柳——王士禛传》跋

来源:淄博日报 2019-07-12 11:32   https://www.yybnet.net/

□李长征

写完王士禛传,望望窗外,细雨濛濛,绿柳婆娑,这天正是谷雨。

远树无枝、远水无波,沉浸在这诗意的窗外画景中,我多么想与300多年前的渔洋先生(注: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再做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不能对面聆听先生的教诲,只能在文字的沙海里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尽最大可能还原出真实可信的先生形象。我知道,我是站在众多研究学者的肩膀上重新出发的,我用键盘敲出的这些字,用这些字拚成的“大餐”,酸咸之间,是否合乎先生的胃口?先生曾说,诗的韵味在酸咸之间,其妙处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评传却必须明昏启聩,做结论性的判断。好在我是尽力的,那个飘渺无定的神韵诗说,我自感触摸到了它的脉博。

接受这个任务,是在五年前,为此,我尽力在工作之余,沿着渔洋先生的足迹去触踏他走过的大地和抚摸他曾经抚摸的瓦木砖石。

渡清远峡,来到广东清远当地人都很少去的飞来寺,我感受到了渔洋先生所谓“石壁留孤云,飞亭俯江色”的壮丽,在“鸟啼翛翛竹,花覆蒙蒙水”的亭栏处,远眺江水,船舸点点,便真的有了“逍遥问摩诘”的滋味了。

我在山西榆次什贴镇住过的那家廉价旅店,在王士禛时代是一个重要的官驿,西来东去的官员几乎都要在此落脚。康熙十一年,王士禛主试四川乡试,曾于此驿站停留,并在当地官员安排下,看了一场射箭表演。有天傍晚,在过访一个荒寺之后,我们来到断崖旁,那条官道就在我们的脚下。抬眼望去,崖深丈许,蓬蒿满崖,几只大鸟自崖对面飞来,叫声悠扬,那回音自谷底传来,又随远方白云簌然散去,似一个遥远的致意。而这致意却直戳心底,我在想,莫非渔洋先生还在这里?

感谢黄宾堂总编对我的信任,让我能与王士禛做五年充分的对话;也让我把明末清初的历史撕开冰山一角,并烛幽探微,对其中的些许人物、事件做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关照。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读史的乐趣,也得到了知识的充实和对现实的参照与感悟。

渔洋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二品官员。历代有影响的诗人中做到他这种高位的,不多。这也许是他将诗法和处世之法相统一的结果。

渔洋一生中有四次被降级、撤职和罢官的经历,面对种种境遇,他选择在山水之间洗涤烦忧。渔洋是不幸的,不到成年就目睹家族没落;渔洋又是幸运的,他有那样好的祖父,且遇到一个赏识他的好皇帝。以他的天资和温柔敦厚的禀赋,能进对了门,跟对了人,等待他的当然是一片锦绣前程。

渔洋一生的爱好无非是写诗、读书、山水和交友,他能诗意地生存、诗意地栖居。他生活的圈子,使他可以尽情地挥洒才华,留下风流华章。得意时,他诗酒唱和;失意时,他可以遥望天空。可贵的是,无论怎样,他都能做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他的风流才气即体现在此。他深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道理,必须面对时,他绝不躲避;需要隐忍时,他会坚信正义。即便如赵执信之辈,故意冒犯,他也没有激愤之情,而是淡然一笑,不多做回应。渔洋的韵味确在于此。写完此书,他留给我的是一个淡淡的笑容,那样亲切,那样敦厚。这不露声色的一笑,如光如电,如梦幻泡影,让当世的人去体味、去思量。这种潇洒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所以说,渔洋是个奇人。

但是渔洋的“无迹可寻”,却不可作无所作为的曲解,他一生讴歌忠烈,在他的潜意识中,忠烈是他人格的基石。无论是俶山祠前,还是五人墓旁,无论是国士桥头,还是杨慎故宅,每到一地,他都会在忠烈面前流连慨叹。有了这种人格的基石,王士禛便能舞动处世的太极,打起灵魂的乒乓,在你推我挡之间,保护自己的同时,成就别人。所谓成人达己,内圣外王是也。

长久以来,人们对清代的文学成就似乎往往专注于《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而清诗常常被忽视。明人焦偱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观点,认为各个朝代都有巅峰的文学样式,如汉魏大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殊不知,这种观点误导了人们对传统诗歌在清代地位的认识。在清代,由于有了如王士禛这样视诗如命的人,清诗成了中国诗歌——这一最古老文学样式的集大成者,但是集大成的顶峰在哪里?在此,我还是引用著名学者胡怀琛的观点,即在王渔洋。

在胡怀琛先生所著《中国八大诗人》中,继屈、陶、李、杜、白、苏、陆之后,第八就是王渔洋。何以如此?综合诸多学者和胡怀琛先生的分析,我认为,一、王士禛有着“仆本恨人,性多感慨”的天性,他找到的最好的抒情方式,自然是诗歌,即他具有最好的诗人基因。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字传承的较晚时期,至此,传统的积淀已经非常深厚,王士禛先学唐后学宋,学宋后又宗唐,使他能兼容并蓄。之后进入白话文时代,再也没有古诗歌得天独厚的土壤了。同时,这是清代训诂和学术飞速发展的根本,而诗歌也得以在古文字中汲取更多营养。王士禛科举出身,自然在古文字的浸润中出类拔萃。所以,中国诗歌最好的土壤出现在清代。三、中国诗歌讲究含蓄婉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正宗传统。王士禛诗风的温柔敦厚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神韵学说,正是中国诗歌的正宗传承。

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看,清诗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从王士禛生活的时代和他的诗风看,王士禛是中国诗歌正宗在清代发展的巅峰。

渔洋的“典、远、谐、则”之说是诗歌中的瑰宝,他“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神韵,正如中国画的水墨韵味。水墨就是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味道,在渔洋诗文中浸润,领悟其美、其妙,又能生发多少文化自信。

渔洋还是诗论家,他的神韵诗说光照中国文坛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神韵的精髓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要说透这个理论却是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渔洋一生参禅学佛,其思想博大精深,我也力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其可读性。我庆幸自己能在王士禛这片思想和艺术的沃土上深耕细作,五年来所汲取的营养会令我受益终身。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用新闻体来写《神韵秋柳——王士禛传》,是因为我的新闻经历。前面加上导语,可能也是职业习惯。同时,为增强可读性,我在书中加入了在王士禛和诸多清人笔记中所见到的故事,当作传记文学的一种尝试。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支持,父亲八十一岁高龄还不断为我找来资料,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能永远给我鼓励和关心。同时,我还要感谢纪冉、魏恒远、曹瑞刚、朱斌、李兆山、叶思平等朋友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天朗气清,柳影摇曳,遥望天际,叹问渔洋。

至此搁笔,作一小结,以慰五年搜罗奔波之苦,以慰一年码字费神之劳。

(作者系德州日报副总编辑,德州晚报社社长、总编辑)

新闻推荐

民间借贷那些事37 借款人自愿给利息,能收不?

典型案例:王某与李某系朋友关系,2015年2月1日,王某向李某借款1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载明:“今借到李某借款本金10万元,二年后归...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食鱼之味??秦延安2019-07-12 06:24
猜你喜欢:
评论:(王渔洋及清诗的地位 《神韵秋柳——王士禛传》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