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连通祖国西南山区与青藏高原,有一条在时代中闪耀着光芒的路。人们叫它‘雪域天路’‘生命线’‘脱贫奔康路’。现在,它还将是‘一带一路’新的延伸,它就是川藏路。 一条路,三代人,我的外公、父亲,都曾在这条路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作为第三代交通人,我将沿着父辈的脚步,砥砺前行,助力交通强国梦!”
6月27日,“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首场主题赛事——“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在山东济南圆满落幕。来自四川省铁投集团路桥机化分公司的青年职工刘佳丽,以总决赛第15名的好成绩摘得铜奖。
一身橘色工装、高高扎起的马尾辫,舞台上的她笑容灿烂、活力十足。24岁的刘佳丽,用她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了一家三代交通人为修筑“雪域天路”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刘佳丽的外公唐明清,作为某筑路工程队的一员,参与了川藏公路的修建,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筑路人。“号子一响,工人们扛着铁锤钢钎,攀上山崖砸路基,口渴了,就搓一把雪含在嘴里。” 随着刘佳丽娓娓道来,一组为修建川藏公路而默默付出的奋斗者群像呼之欲出。
“川藏公路通车时,藏族阿爸给还是小伙子的外公披上了一条哈达,外公将其视为珍宝。父母婚礼那天,外公把哈达送给了我的父亲。” 刘佳丽回忆说,父亲格外珍惜这条哈达,一直保存在柜子里。
刘佳丽的父亲刘兴,是路桥机械化施工分公司的一名机械操作手,也是“天路”的第二代筑路人。2016年,父亲加入到了“川藏第一桥” 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的建设中,而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刘佳丽和父亲刘兴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2018年底,兴康特大桥竣工通车,一通从高海拔峡谷地区打来的视频电话,让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刘佳丽明白了父亲作为一名交通人的骄傲与自豪。“丫头,看到了吗?那就是高原的‘日照金山’,太漂亮了!我们的桥就要在雪山之间架起来了!” 视频里的雪峰被阳光照得金灿灿的,父亲黑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这一幕也深深刻进了刘佳丽的脑海里。
大学毕业后,追随父辈的脚步,刘佳丽进入四川省铁投集团路桥机化分公司,成为了第三代交通人。“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凉山‘溜索改桥’。脱下裙装换上工装,卸下妆容戴上安全帽,条件的艰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去年9月,四川最后一个‘溜索改桥’项目——布拖冯家坪金沙江大桥竣工通车,凉山群众安全出行的梦终于在我们手里实现。” 回想起曾经的种种艰辛,刘佳丽既激动又有些感慨。 “新中国70年巨变,不变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筑路精神。未来,我也将沿着父辈的脚步,为祖国的交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刘琳)7月8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以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抢抓机遇、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围绕“六个...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