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学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匠人匠心 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6月26日,四川省白酒行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中国白酒学院)举行。为什么全省白酒行业管理干部培训班选址宜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给出的答案是:这里除了有名酒五粮液外,还有中国白酒学院,名酒与高校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四川轻化工大学,通过“产教融合,资源汇聚”,不断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子(图片由四川轻化工大学提供)
“中国白酒学院”成立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中国白酒学院院长庹先国表示,中国白酒学院要成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舞台的“大脑中枢”。目前,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宏伟的建筑彰显大气,而更有吸引力的是“中国白酒学院”这个招牌。
川酒拥有上千年酿酒史,产区幅员辽阔,规模、产值领跑全球。白酒产业作为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产量大、市场占有率高、贡献突出。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多年居全国第一,利润居全国第二,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川酒甲天下,香气满四溢,胜在以“六朵金花”高品质产品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以来,四川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鼓励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川酒走出去,推动川酒振兴。
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规模白酒企业占全国规模白酒企业累计产量的41%,而川酒“六朵金花”实现营收近1285亿元,占川酒整体的54%;实现利润284亿元,占川酒的83%。而在专业人士看来,四川白酒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系列短板亟待补齐,特别是要推进川酒产业结构调整。
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四川白酒产业发展迎来新一轮顶层设计。去年11月召开的“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专题会议,强调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创新引领、开放协同,突出集群成链、融合互动,突出高端切入、绿色智能,推动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细分领域加快突破、数字经济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今年3月印发的《优质白酒产业2019年重点任务清单》,从品牌提升、提质增效、市场开拓、创新驱动和人才科技五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清单涵盖了建立白酒产业发展专家智囊库,高质量建设“中国白酒学院”,积极开展酿酒博士点申报工作,推进建设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南中子应用研究中心、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白酒人才培训中心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积累,四川轻化工大学已形成了以“发酵工程”为主干的食品与轻工学科群,着力为四川白酒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中国白酒学院的成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走出实验室 中国白酒学院要当市场“孵化器”
白酒产业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拉动投资与消费、助推脱贫攻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酒业协会的授权下,2017年,四川轻化工大学(时名为四川理工学院)正式组建中国白酒学院和中国白酒人才培训基地,由此拉开了学校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在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学校与五粮液集团共建五粮液白酒学院,从传统封闭的实验室到校企合作直接面向市场,有效打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而在新技术革命下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态变革。五粮液集团每年将为学校提供不低于170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奖教金,支持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外语学院提供近500万元经费,支持白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项目。
创建中国白酒学院正是四川轻化工大学厚积薄发的结果。近年来,四川轻化工大学厘清了学校的发展思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更新迭代,高校扮演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孵化器”角色,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心脏”和“大脑”。换言之,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条新的出路。
“对于四川轻化工大学而言,如何扎根四川主战场,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高校发展亟待思考的问题。作为培养高端白酒行业专业人才的院校,中国白酒学院以“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借助打造世界白酒产区、白酒城的发展契机,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白酒技术创新高地、白酒研发转化基地、白酒人才培养重地与白酒产业发展高地。
2018年,学校入选“省领导联系指导优质白酒产业振兴发展机制”成员单位,着力推进四川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白酒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端人才,而学院是人才的摇篮。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以中国白酒学院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学院,这是四川轻化工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契合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
推进产教融合 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
如何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难题?庹先国认为,要树立“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的发展思路。在他看来,这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改革工程,也是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高校特色发展的有效抓手。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如何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与行业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变轨超车”,并把已有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答案不言自明,开展研学结合、产教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依托中国白酒学院,产教融合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人才资源四个方面引企入教。让企业直接参与培养方案制订,校企联合开发新课程、出版新教材,将企业急需的先进工艺、先进方法等植入课程,按企业、行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专家入校授课、讲学、指导实践教学、协助管理学生、培养青年教师等。作为校企合作试验地,中国白酒学院积极开展探索。
此外,依托自贡的彩灯优势和井盐优势,2018年,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自贡市政府、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彩灯学院,开创了该校建立混合所有制学院的先河,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获得“中国彩灯学院”授牌。5月8日,该校还与四川自贡阿细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盐帮美食学院,学校办学模式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四川轻化工大学利用自身在智能控制、核电子学、射线成像等领域的学科与技术优势,将与政府和相关高校联合建设“基于电子加速器的‘中型’中子源基地”——川南加速器应用中心,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引领国内、追赶国际前沿的科学应用研究,广泛服务于国防、工业、农业、医学、教育等领域,增强工业制造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开创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四川轻化工大学与同处一地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含氟化学品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围绕特种含氟单体、高性能含氟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共同完成“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开发的特种高性能含氟材料是相关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已被广泛用于我国相关工程,拟共建氟化工产业学院,助推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此,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正在快速转化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以该校为中心,大学、政府、企业有机互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学校立足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南亚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各类特色产业学院的学习交流与实践活动中,促进“外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研和教学活动的交叉融合,有效扩大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正如校长庹先国所言,到四川轻化工大学,这里是有盐有味有灯彩,有酒有诗待客来。
新闻推荐
工业、文化、医疗、物流、交通……记者近期在河北、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多地采访发现,伴随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牌照的发...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