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读《红雨清风》有感
张人士(四川成都)
现在无疑又是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据说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几千部之多,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那就是万部和数万部了。我听一个诗人讲,一年的诗歌创作已经上百万篇。而网络写手更是厉害,一天的标配是二万字。
关于散文创作的作者,有权威人士讲,有上千万人。这是怎么推算出来的无从考证。我想若有上百万人,这都是一个浩浩荡荡的散文大军了。
散文作为文学类的一支,短小、容易掌握、好写,能把我们的对话、日常的活动理顺,规范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散文。现今,天下平安,百姓幸福,市场繁荣,供应充足,人们在茶余饭后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也为人生留下点记忆。
纵观历史,散文创作有几个高峰时期,如先秦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那些久读不衰的文章至今都作为我们写作、学习和阅读的范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散文又有一个高峰,那就是由鲁迅、郭沫若、朱自清、林徽音等一大批作家组成的阵容。当今,散文的高峰是由余秋雨、贾平凹、张承志、刘亮锃等一批优秀作家组成的阵容。
看了那些先贤和当今大家的散文,可能我们就会一愣,散文虽小,但不是那么好写的。好散文往往在格局上是登高临下,以小见大。在手法上往往会横空出世,临门一脚。读后顿时使你开朗,使你快乐,使你思考,使你振奋。它给你回味无穷,使你得到意外的惊喜和冲击,使你百读不厌。
正平兄我认识了多年,那是二十多年前,我在巴金文学院上班,有一次组织一批作家到广元采风,吃晚饭的时候,是谁说给我介绍一位镇党委书记,说他工作之余写一些文章,文笔是很好的。我一听是镇党委书记,就来了兴趣。当时我俩说些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有一句话还记得,我对他说:人不亲行道亲。我也曾作过5年多的镇党委书记,那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他有一句话我也记得:他说是请各位老师去他们镇里作客和看桂花。后来,我们就有了联系。
正平兄坚持写作未变。记得是二O一三年,我在一个学会工作,我们推出了首届“四川散文奖”,他的一本散文集《馨正荷香》就荣获了首届“四川散文奖”。之后,他又出版了《红豆树》《聆听仁爱》等散文集。今年,他的散文集《红雨清风》又将出版。作为文友,我为他努力取得的成绩高兴,也读了此集子的一些文章,阅读之余,颇有感受。
《红雨清风》此书分为六辑,为“阅读之悟”“心灵之约”“山松之吟”“史鉴之声”“清廉之风”“行走之闻”,颇有些诗情画意。
正平兄是正直之人,文章也表达正直之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这是周敦颐留给后人的警言,也是正平兄传递给读者以及他自己为人的准则。
看得出正平兄在工作之余读了不少书,读后把读后感记下,或铭记在心,或作座右铭。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郑板桥情系百姓,常思百姓疾苦的精神,在他文章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言为心声,正平兄在他的文章里表达了他的精神走向,把真善美作为他为人的根本,他也对社会的消极面和丑陋恶习作出了有力的批判。
读正平兄的文章,使人痛快,有种火炬在前,使人奋进的感觉。
当然,正平兄的文章也有再推敲的地方,即文章刚直多了一些,柔美欠缺了一些,若能有点雨后彩虹霞满天的韵味,有点月朗星稀溪自流的雅致,那文章将会更上一层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鹏)7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