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五四运动百年。为切实引领青年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在读的“大学生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和10名“最美大学生”。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全新姿态拥抱梦想,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接续奋斗。
以青春之热血
成祖国之强大
刘强,来自东北师范大学。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强家里条件并不好,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顺利完成学业,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钟情于讲好思政课的刘强获得了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的多个奖项。他还创建了大学生宣讲思政课的平台,影响带动了近万名大学生投入研学思政、自学自讲的队伍中,点燃了青年大学生“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的热情。
王绍鑫,来自北京大学。马天琛,来自电子科技大学。
王绍鑫,博士攻读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他致力于把废渣变成高附加值的多孔陶瓷,用以治理大气污染,实现“以废治废”。马天琛,博士攻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和合伙人成立的公司力图打造一款促进人际沟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这是他们为祖国之强大而奋斗的方式。
以青春之坚韧
绘梦想之蓝图
刘敏,来自南京大学。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15岁的刘敏失去了自己的右腿。
地震带来的身心创伤并未让她屈服,重拾学业的刘敏最终如愿考上了四川大学,并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南京大学继续深造。
李二阳,来自西安财经大学。
2015年3月28日,李二阳和同学在路过郑州市黄河二桥南岸时发现一儿童落水,在冰冷的河水中,李二阳拼尽全力将儿童救回到岸上,却没想到,随后下水支援的另一名学生武宗耀却没能回来……
2016年,李二阳毅然加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暑假两个月时间里,他参加一线现场救援12次,成功搜寻到溺水人员9人。
以青春之激情
攀科学之高峰
于纪平,来自清华大学。
2015年,刚刚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于纪平看到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获得三大国际赛事“大满贯”的新闻,对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年,他加入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2018年就以队长的身份带队参加了全部三场超算国际赛事,并包揽冠军。
吕松,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年,吕松以专业排名第一、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0篇的成绩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自己热衷的新能源方向的研究。
他开发出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电,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该作品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特等奖,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19年5月27日,这个平常而特殊的日子必将载入四川煤炭工业史册。四川省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川煤集团广能龙滩煤电公...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