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今日四川 > 正文

爸妈,你们转的那些信息 标题惊悚得我都不敢信!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4-14 01:37   https://www.yybnet.net/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年轻时再有文化的父母,老了以后都变成了逢保健品必买、逢养生信息必转的普通老头老太太,而且标题越火爆,转得越认真,亲友群里转一次,家庭群里转一次,饭桌上还要亲自给你说一次!

但真的不想听啊!有人专门收集了老人们转发的那些信息的标题中的关键词,无不是“央视曝光”“惊天秘密”“看后惊呆”“千万别吃”“还敢喝吗?”“癌症前兆”“赶快扔了”“多活十年”“护肝降压”“包治百病”“神奇功效”“意想不到”“差点丧命”“国人震惊”“定了”“研究发现”……

仿佛老都老了,

才发现世界如此不平坦,

生活如此多陷阱!

重磅消息?

结果是一家超市发布的

过年回老家,遇到一个远房的表孃,以前她是村里的民办教师,现在退休了,平时除了带带孙儿,就是跳跳舞、打打牌,言谈间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聊天的时候,表孃拿出手机问我:“我看手机里说,农村统一建房补贴18万,但是问村上又说不知道,你在大城市上班,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我一看,是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叫《重磅!农村有房的恭喜了,每户有望补贴18万!》,说国家放出重磅消息,农村房屋将统一进行规划,农民建房每家补贴18万元。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标题,又是“重磅”,又是“18万”,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你想嘛,中国几亿农村人口,国家一年财政收入全部拿去补贴都不够,怎么可能是真的嘛!点开一看,果然,这么大一件事,不但好久实施不说,连发文字号、发文机构、实施部门都没有。为了谨慎,我还问了相关的朋友,结果人家一听就摇头:这个你都信啊?

表孃听了我的解释,连连表示:“我就是看到周围的朋友都在看,才关注了这些公众号,原来是歪的呀。”我点开这篇文章的公众号一看,注册主体是湖南祁东县的一家超市。顺便,我又翻了下表孃关注的另外一些公众号,发现这些公众号下面,打着“必看”“不看后悔”之类字号的标题还不少。我一一点开这些公众号,结果表孃关注的几十个公众号,除了一个账号主体是大邑的一个乡政府,其余全部都是公司或者个人。再进一步搜索,这个谣言去年初就在传了,大量公众号你抄我我抄你,标题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一直到最近都还有公众号在发布这个谣言。

我跟表孃建议,如果政府发布了政策,正确的了解渠道是权威媒体和政府消息,现在的报纸也都有微信号,如果真有关系民生的政策出台,肯定会第一时间突出介绍。想了解农村政策,还可以关注四川农业农村厅的官方微信。

虽然给表孃解释清楚了,但我还是很担心,他们那辈人,不太明白现在信息鱼龙混杂,也不知道怎么甄别真伪,稀里糊涂成了人家的一个流量倒是小事,真要信了一些假的信息,比如错误的健康、理财、育儿等内容,反倒会害了自己和家人。(肖飞)

不容易啊,

跑那么远为了看这些

公婆家没有电脑没有宽带也自然没有Wifi,但公公几乎天天都能上网看会儿微信,办法就是:去离家最近的商场里蹭网。

老公那边有个亲友群,群里最活跃的是老公的小姨夫。自从他知道了我公公上网的办法之后,每次公公在群里一冒泡,小姨夫就会出来调侃:“哟,老李,又去逛商场了啊?”

既然每次玩手机的机会都来之不易,那就一定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比如,关注各种来路不明的公号文章。

这些文章几乎都来自他所在的战友群和老乡群。里面那些老头老太太,不知哪里关注到那么多歪公众号,各种诸如“××养生堂”“××冬虫夏草网”“健康V之路”,随时随地奉献着大量有关养生的危言耸听。

渐渐地,每个周末带孩子去看爷爷奶奶的时候,我们都会顺便“收获”一两条有关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和什么不能一起吃的“知识”,而且多半都是老掉牙的陈词滥调——不要往豆浆里打鸡蛋啦,不要菠菜和豆腐一起吃啦,或者就是地瓜包治百病啦……

基本上我们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反正做饭的人是婆婆,她压根不理会那些。上周,公公在亲友群里发了长长一段“想多活几年,这几样东西千万别吃”的养生信息,结果整整一天群里都没人接话(包括老公那位当医生的表哥)。

第二天早上,老公的小姨夫发了一组闪瞎人眼的“早上好”表情包,外加一首蹩脚打油诗,终于把这一篇翻了过去。(天竺葵)

我妈转发的那些消息

大都来自四个神秘的群

突然有一天,我亲妈整个微信的画风都不对了。

以前,她的微信无非就是在朋友圈晒晒她自觉天下第一美的孙女,或者给那些披纱巾在花丛中或海边摆pose的亲戚朋友猛点赞,算得上是人畜无伤。

突然一天,风云突变。她不走朋友圈路线,改为给我爹、我老公、我点对点分享各种微信链接,一天早中晚至少一条,雷打不动。

仔细一看,我妈阅读涉猎范围还挺广。

时事政治类的如《×××事件惊人内幕 删前速看》她要看。

阐述人生哲理的心灵鸡汤如《这三种人 打死也不能往来》她喜欢。

剖析父母子女关系的如《老年人最好不和孩子住一起的十个理由》能连转好几条给我(我严重怀疑是我妈特地找来发来试探我的革命立场的)。

涉及她自身利益的,比如《国家发话了 五年内退休人员工资人均6000》《重大!国家出台政策 知青每月可领补偿金》等,她也转得起劲。

当然,转得最多的还是养生类,基本保持一天两条的态势。比如《这种水喝了就是得癌症!》《这种蔬菜最脏你知道吗?》《十大不能吃的水果!》《每天吃一口 远离高血压!》……

面对我妈的微信轰炸,我和我老公开了消息免打扰,感觉还将就。

我爹就惨了,他整不来消息免打扰这些小设置,每天就听到他的手机跟冲锋枪一样,有时一下能derder连着响五六声。老头有时在厨房炒菜,听到微信消息提醒一个劲地催,就急急忙忙放下手中的锅铲跑出来,拿起手机,差点被气个半死。没错,他又收到了我妈的微信转发,有心灵鸡汤、有“惊天秘闻”,还有必不可少的养生小百科。

我妈不只转发,还热衷于实践。

那天,她看了一条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每月涨600元的消息,立马就激动了,立刻转发给旁边看电视的我爸。我爸听到滴的一声,还没来得及打开微信,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走,我们去银行查个账!”我爸说,这明显就是假消息你不要信谣传谣。我妈就是不信,表示你不去算了反正我带你的卡去查。第二天,我妈真的牵着狗走了两公里到附近的邮政银行查账,还打了一年的流水明细。

我挺纳闷的。我妈哪里找到这么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呀?经过调查,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它们大都来自四个神秘的群组,分别是:××二完小68级同学群;××机械厂一组快乐老友群;西街老街坊群;××局退休老职工活动群。

这四个群有个共同特点:群友平均年龄65岁+,个个能说会道,十分钟不理,系统就能提醒你有483条未读信息!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为了全家的平安喜乐,趁着给老太太在手机上找韩剧的机会,我悄悄点进了每一个群,然后点了消息免打扰。

世界清静多了。(王小棉)

妈,这么重要的民生信息

你还是看一下出处嘛

某年团年的时候,大家酒后一时高兴,热热闹闹地建了个家族群。

果然是酒后所建,所以酒醒后,这个群就变得异常安静,一年加起来发不到十条信息。

那这仅有的十条信息是谁发的呢?答案很简单,不是我妈,就是大伯。

发的什么信息呢?答案也很简单,不是火爆爆的诸如“全家一起进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原因很惊人……”“马上翻翻你家柜子,这些东西赶快扔……”或是“亲们,都看看,国务院癌症预防研究所公布抗癌蔬菜排行”,要不就是“背后有眼!在ATM机上取钱要注意……”“节日来临,请不要发送预制的祝福图片和电影”,要不就是各种年轻时熬夜(喝酒、抽烟),老了会得什么什么病之类的。

我知道,最后这些内容是专门发给家族里那些男人们看的——我们家族的男人,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每个人毛病都差不多,烟、酒、茶样样齐全,熬夜就更不说了,我们家从来都是我们那幢楼最后一个熄灯的。当面说我们吧,不得听,只好以这种方式提醒大家,不过大家还是不得听——道理我们早就懂,只是做不到!所以,老人们发他们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回哪怕一个字。唉,无奈,无奈的思绪!

但那些危言耸听的养生信息真的就很让我按捺不住了,有一次我果断出手,给我妈好好普及了一下如何区别网上虚假信息。

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妈又在群里发了一个好像是盐(具体是什么记不到了,反正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调料之一)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也是惊爆爆的“惊天大秘密,××被查出致癌物质,千万别吃”。按以往惯例,看到这种用词极其极端的信息,我根本不会理,也从来不会点开看,但这一次,这种关系到每个人的东西,如此危言耸听确实让我这个出身于新闻行业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生平第一次,我认真地点开信息,认真地把这条信息从头到晚看了一遍。说是央视曝光,可我上网一查,呵,这个信息一点不新,去年就在传了,但一看出处,没有一条信息来自央视,甚至连一家像样点的纸媒或卫视都不是,全是些听都没听说过的某县商业银行啊、某农村合作社啊。

这也歪得太离谱了嘛!立马拿起电话,给我妈打了过去,明确告诉她以后在网上看到这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信息,首先就是查看出处,看是不是权威媒体报道的,比如央视啊、新华社啊,发改委呀、农业厅什么的,“再不济也得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电视台或报纸吧。现在的报纸和电视台再没落,这种涉及到每个家庭的民生信息还是会去核实的。当然你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哪家媒体算权威,你就问我嘛,这么重要的东西真出了问题,我们报纸肯定要报噻”。

从那以后,我妈就很少在群里转“这个吃不得,那个哪两样搭配要相克”的假养生信息了,转而专攻这个要上当,那个被盗刷的火爆提示。我每次看了都想笑:妈,你把你管好别上当就行了,至于我们,就不麻烦您了。(周一菲)

新闻推荐

给“黑户”寻亲者一张身份证,不该成为难事

视点不管是“黑户”的现居住地,抑或是“记忆中老家”的职能部门,都应该拿出以人为本的态度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而...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爸妈,你们转的那些信息 标题惊悚得我都不敢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