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廷昭,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荣誉所长,博士生导师。设计并成功实施了玉米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育种新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荣廷昭:我只是个种了几十年玉米的普通教师。
□本报记者唐子晴 江芸涵
“我只是一个种了几十年玉米的普通教师,和团队一起做了一些本专业的事而已。”3月29日,记者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见到84岁的荣廷昭,这位一辈子和玉米打交道的老人这样概括自己60多年的专业研究。
最近,荣廷昭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玉米新品种“川单99”的种植试验,“这个品种抗逆性强,产量稳定,更适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有前景也有突破性。”
出身农村的荣廷昭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从事农业研究,是因为对“三农”的热爱。年少时在农村,经常看到一场风雨后大片农作物倒伏,格外心疼。1953年,荣廷昭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1957年,他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最初的试验田就在雅安濆江桥旁的一小块农田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荣廷昭和他的同事们在玉米育种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先后选育了川单8号、川农三交2号、川单9号以及后来的川单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等“川单系列”品种。其中,川单9号于1995年被遴选为“全国十大农作物新品种”,并获国家重大补助。
到上世纪末,四川农大选育的杂交种最高峰时曾覆盖了四川省三分之一的玉米种植面积。
就在常规玉米高歌猛进的时候,荣廷昭以超前的眼光意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甜糯玉米需求势必日益增强。”于是,他组织玉米研究所部分同志开展甜糯玉米研究。截至2015年,玉米研究所审定了多个甜糯玉米新品种,其中包括产量高品质好的甜玉米品种“荣玉甜1号”,2015年“荣玉糯9号”也通过国家审定。“荣玉甜1号”是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甜玉米新品种。
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60多年,荣廷昭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此外,为解决在南方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所面临的粗饲料短缺矛盾,他组织一批年轻同志新开辟了利用植物营养体杂种优势培育饲草玉米育种的新方向,现已组配出并已经过四川省或国家审定的一批新品种,具有生长繁茂、抗逆能力强特点,有的还具有多年生性能并具保持水土功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为资深农业研究者,荣廷昭身上有一股执着劲儿。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生物技术开始兴起,荣廷昭意识到生物技术将会给今后的作物遗传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发展,就大力支持玉米研究所的年轻人从事玉米分子生物学研究,同时着手建设了学校玉米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玉米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84岁的荣廷昭格外重视团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对年轻研究者充满期望,“做研究是辛苦的事情,需要年轻一代坚持再坚持。”
【心语心愿】
荣廷昭:中国人饭碗里的粮,要有属于自己的好品种。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新闻推荐
清明假期首日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金祝)4月5日,清明节小长假第一天,全省天气晴好,踏青祭扫出行形成小高峰。记者从四川省文...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