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句俗话:“早不来,迟不来,走拢就幺台。”是说一个人,来得晚,也来得巧,到时事情刚好结束。有人见邻居说话做事太张狂,会暗自说:“看你怎么幺台。”意思是,你现在张狂,且看如何收场。一般情况下,四川方言里的幺台,是结束、终了、收场的意思。
蒋宗福《四川方言词源》,引民国二十八年《巴县志》卷五《礼俗·方言》:“重庆谓终了为要待,待读如台。章炳麟说今巴语谓演剧终幕为幺台,遂为凡终了之称。……”《说文解字》曰:“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凡幺之屬皆从幺。”《汉典》释:幺,“小,排行最末的。”四川人称最小的叔父为幺叔,称最小的姨娘为幺姨,最小的妹妹为幺妹,最小的儿子为幺儿……四川人说到戏,量词不用“出”,而用“台”。一台又一台的戏,排在最后的那一台,是“排行最末的”,自然称“幺”了。幺台,本指戏的最后一台,引伸为结束、终了。章炳麟的说法,很有道理。收场一义,又由结束、终了演绎而成。
幺台,在四川方言里,还有一个意思。
克非《春潮急》三十六,“铁鸡公”为了找人帮他春耕,“打赌:‘两颗蛋有啥稀奇!只要给我干,我一天办两个幺台,外加一顿粉子醪糟儿!’”这里的幺台,不是结束、终了的意思,也不是收场的意思,而另有所指。其所指,书下有注:“幺台——栽秧时节,川西北农民习惯每日四餐,即在早饭和午饭之间加一顿点心,谓之幺台,也叫着打尖或软晌午。”这“幺台”里的“幺”,与“小”、“排行最末的”没关系,是另一个四川方言“幺店子”里的“幺”。
幺店子,百度百科释:“大巴山地区,从一个场镇到另一个场镇的途中,为供人住宿的路边小店。”幺店子里的幺,与《说文解字》里的幺大异其趣,是中间、中部的意思。《康熙字典》释幺说到的曲名“六幺”,或许可以参考:“六幺,曲名。《琵琶录》绿腰,即录要也。本自乐工进曲,上令录出要者,乃以为名。后转呼绿腰。又讹为六幺也。”或许,幺店子如六幺一样,其幺为“转呼”之“腰”,后讹而为“幺”了。若写作“腰店子”,倒合幺店子之意,李劼人在《大波》里,就将其写成“腰店”。只是幺店子已沿用成习,只好继续“幺店子”下去了。
“幺”的甲骨文字形是“丝”的一半,像单根丝线。其造字本义是“单根卷曲的蚕丝”。莫非,大巴山人所说的“幺店子”之“幺”,是取甲骨文“幺”为“丝”之“一半”这个“一半”的意思?若果如此,四川方言,就太博大精深,太古意深邃了。
新闻推荐
王荣江二○○二年四月六日,这个日子让我终生难忘,这也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那天晚上的夜晚特别宁静,我一个人在家静静地看电视...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