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玉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3月21日至23日,“澜湄周”系列活动之“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宜举行。
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的300余名嘉宾齐聚长江首城,为开展教育交流、探讨人才培养、推进模式创新等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为绘就澜湄区域教育发展新图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突破:务实合作 提质升级
教育,是澜湄合作中社会人文交流的基础性重要领域。本次论坛作为四川省首次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举办的大型国际对话活动,聚焦六国教育合作发展,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3月22日上午,伴随六国大学生热情洋溢的歌声,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拉开帷幕。
“市政府分别与中国—东盟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四川轻化工大学与老挝占巴塞大学签署留学生及文化交流备忘录……”论坛现场交出了一张张务实合作的对外交流签约“成绩单”,政府、高校、协会纷纷在人才培养、互访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为突破澜湄区域教育合作瓶颈增添生动注解。
“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六国教育资源,还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这些国家的发展计划相对接,以项目和产业为依托,为多方合作再迈步。”四川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主任、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戴永红如是评价。
此外,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巴蜀文化暨创新创业交流活动项目发布、宜宾市教育对外交流协会揭牌更为澜湄区域教育发展提质升级添翼助力。
成果:校地互动 协作共赢
澜湄六国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介绍,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目前,已有超过1.2万名湄公河国家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
令杜柯伟欣喜的是,3月22日下午,三场围绕当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的“智慧盛宴”在宜同时展开,来自澜湄六国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话教育发展。
尽管三个分论坛围绕不同层级的教育展开,但“校地互动” “协作共赢”却不约而同成为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交流的热点。
“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起着基础作用与先导作用。” 在高等教育分论坛上,泰国格乐大学校长杨金泉教授表示,各国高校都应该积极“走出去”,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宜宾学院院长王玲倡议,成立澜湄区域高等教育联盟,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创新等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在职业教育分论坛中,宜宾与老挝熊猫汉语培训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泰国、柬埔寨等国签署了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平等开放共享 连接连通共赢》《开启国际交流“双通道”》等精彩演讲均将目光聚焦于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协作共赢。
“未来我们将对接澜湄区域国家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留学生项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伍小兵表示,将以共赢为目标,推动澜湄区域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中学教育分论坛上也有成果显现。宜宾四中、南溪一中、翠屏棠湖外国语学校正式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这三所学校将从今年夏天开始接待来华交流学生。
(下转第二版)
“一带一路” 南向开放
——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
新闻推荐
△昨(24)日,四川农信·江安农商银行杯——2019万里长江第一县——江安“红龙国际越野跑”开赛。国内外上千名参赛运动员和越...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