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为天府文脉叫好 《国家宝藏》携手国家图书馆护航“石室十三经”“史上最强教材”王者归来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1-18 02:13   https://www.yybnet.net/

赠予仪式现场四川博物院供图

“我们学校有过很多名字,到今年整整2160年了,‘蜀石经’最早就是我们学校的教材。”在《国家宝藏》中,石室中学78岁退休教师朱泽荪的深情讲述,让人印象深刻。昨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公开课之走进石室中学暨宋拓蜀石经(复制本)赠予仪式”在成都石室中学举行。今年正值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同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该赠予仪式意义非凡。实际上,这也是《国家宝藏》首次走出录影棚,走进校园和师生一起零距离地接触历史、感受文化。《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国家宝藏》博物馆统筹任唯彤,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石室中学校长田间,石室中学副校长赵清芳,石室中学优秀教师代表朱泽荪等亮相赠予仪式。

透过宋拓本可窥得“蜀石经”原貌

《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中,四川博物院推选的“蜀石经”亮相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蜀石经”原本是一套整体完整、经文详备的石经,被誉为“史上最强教材”。无论是四川博物院现存的“残石经”,还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宋拓蜀石经”,它们都源自最早的“蜀石经”,而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叹的渊源。

最早的“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也就是彼时的成都学宫之内,为学子们研读摹拓。毋昭裔之后,宋人续刻,最终历时近200年,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格局。“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注释,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不过,千余块“蜀石经”因南宋末年的战乱而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如今仅可从宋拓本中窥得石经原貌。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曾耗资25万元从香港购回“蜀石经”宋拓本以及其他珍贵古籍拓本,现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蜀石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对四川人来说,“蜀石经”和“宋拓蜀石经”都是珍贵的文物,对于研究四川的文化教育史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之际,《国家宝藏》节目组希望通过此次赠予仪式,让“蜀石经”重归石室,也让文翁重视教育、传承文化的精神绵延不断地传递出去,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历史与文明的守护者。

《国家宝藏》首次走出录影棚来蓉

从石室精舍、益州州学、成都府学到石室中学,文翁创办的这所学校历经2000多年仍然书声琅琅,从未间断。虽然作为古迹的文翁石室如今只有故址,但文翁在历史上的功绩,“蜀石经”在四川教育文化事业上所起的推动作用,始终是不可磨灭的。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表示:“作为千年学校,我们办学要坚持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2000多年来,李冰治水,文翁化蜀是个奇迹。2000多年来,我们学校的名字不停更替,但办学地址从未改变过。我们坚守‘教育是一种信仰’,坚守‘回归教育本质’,坚守‘石室办学追求’。”

谈及为何选择“蜀石经”,于蕾说:“我第一次听说一所学校历经2000多年居然还在教学,相当震撼。‘蜀石经’最早就是石室中学的教材,见证了国人对教育的信仰,当然要选了。”于蕾还说,这次来石室中学,是《国家宝藏》首次走出录影棚,“《国家宝藏》如今还进入了各地的试卷,其中还有化学题,我们做该节目的初心就是让历史活起来,让博物馆火起来,让零起点的观众爱上历史和文化。”

国图首次对外赠“宋拓蜀石经”(复制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宋拓蜀石经”的收藏方,不仅将包括“蜀石经”在内的许多珍贵古籍拓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其服务人民、普及文化的理念与文翁办学的目的也不谋而合。中国国家图书馆将“宋拓蜀石经”(复制本)慷慨赠予石室中学,这也是该馆向外传送的唯一一本“蜀石经”拓本。

昨日赠予仪式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女士通过VCR表达了祝福:“2018年12月30日,《国家宝藏》‘后蜀残石经’的故事一经播出,我看到了很多网友自发为存师道、传薪火的石室中学点赞,更有无数石室学子为自己是石室人而骄傲自豪。文翁石室建校于2000多年前,千余年来,人才济济,可以说是‘史上最强学校’,所以国家图书馆特意制作了这件珍贵的礼物,非常荣幸此次能与《国家宝藏》节目组和四川博物院一同将它赠予石室中学。”赠予仪式在石室中学众学子朗诵的《石室诵》中圆满结束。“玉垒苍苍,锦水汤汤。德教化蜀,山高水长。”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数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而文翁石室就是这文明传承中一支不曾熄灭的香火。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报道

延伸阅读

“蜀石经”首次结集儒家“十三经”

“蜀石经”中有十三部石经,刻成于成都府学文翁石室之中,所以又号称“石室十三经”。它是儒家“十三经”的首次结集,对儒学“十三经”的正式定型,特别是对儒家经典“文献典范”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蜀石经”的存在,充分证明了古代文人眼中“蜀学之盛冠天下”绝非徒有虚名。“蜀石经”还首次在典籍之外,将注释同时刻于石碑之上,方便公众阅读理解,同时还是中国历代石经刻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因此被学者誉为“冠天下而垂无穷”的壮举。

四川博物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后蜀宰相毋昭裔“博学有才名”,他发起了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碑的浩大工程。该工程始于938年,至1123年蜀帅席贡补刻《孟子》入石,最终形成儒家“十三经”,前后历时将近两个世纪,为文近20万言,成碑上千块。其校勘精细,并请人逐句注释,立于文翁石室供学官讲读及各地抄录校勘。

“蜀石经”对后世儒学有深远影响。儒家经典的结集和传播,在大型儒学丛书产生前,主要靠刊刻石经来实现。在历代石经中,“蜀石经”最早形成了“十三经”的规模。“蜀石经”首次收录了《孟子》,巩固了《孟子》在经部的地位,中国儒学经典体系的基本格局由此奠定。此外,“蜀石经”还以拓印本形式广泛影响了学界。

新闻推荐

新通道如何建?四川应打造川桂铁海联运新通道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提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张之洞》2019-01-17 10:57
评论:(为天府文脉叫好 《国家宝藏》携手国家图书馆护航“石室十三经”“史上最强教材”王者归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