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宁
以前,我教育儿子常规的方式,就是把读书卡片的事情拿出来举例说明我的勤奋。那一堆卡片,都在书柜里,上面用钢笔抄写了很多字,有的是书籍摘录,有的是相关点评和想法。前几天,因为发烧不敢出门,在家翻书柜找书看,又翻出那一堆卡片,一时兴起,拿了几张出来看。当学生是不一样,写字真是工整规矩,几乎看不到错字涂改。我那时候有书写洁癖,做作业写稿子,笺纸上见不得涂改,如果涂改多出三四个字,心里面就开始不舒服,只好撕掉重来,费事又费神。所以,1991年买了电脑以后,再也不用纸笔写东西。现在,纸笔写字不得行了,鬼画桃符,潦草而且难看。
扯远了,回到读书卡片。这些卡片,大约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在省图书馆留下的。1980年代初,成大的图书馆才开始动工,我们平时查找资料,基本上是去省图。所以,只要下午没课,就赶快跑省图,那儿人多,晚了就没位子了。省图的书,外借出馆的很少,我们这种学生,就尽量把需要的东西都抄录下来,做作业写东西要引用原著,全靠这些卡片提供准确的引文和出处。当然,看书引发一些念头,也在卡片上写下来,免得忘记了。几年下来,居然拉拉杂杂一大堆。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对印刷成铅字的内容,都抱有敬畏的态度,当然这个未必是我的个人体验,因为敬惜字纸这件事是个传统,放在很早以前,写了字的纸张是不能乱扔的,要有专门的焚字塔之类,集中烧掉。《燕京旧俗志》里面就说,不敬字纸,就等于是不敬孔子、神佛和父母,罪大恶极。一般字纸如此,就更不用说整本的书籍了。我的记忆里面,高中之前,对书本上的东西从来不怀疑,都是高中以后,才开始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到八十年代,个人自信心就开始爆棚了。翻看在省图做的摘录和点评,发现那个时候胆子相当肥大,不管是古籍还是名著,甚至哲学和政论,都经常各种批注,甚至反向而论,一副吃不完要不完的架势。
现在我们爱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话,1980年代不是这句话,1980年代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这种力量,不像举重或者打架,立竿见影就显示出来,它很不好量化。所以,有这一大堆卡片,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很实在的力量表现,看得见摸得到,这可能也是我频繁拿出来给儿子炫耀的原因。毕竟,这么一大堆卡片,还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不过,我前两天翻看上面的内容,居然绝大部分都没有记忆,可见我读书的成效并不高。知识并没有成为我的力量,它只是从我身上穿掠而过,留下一些印记。就像打架在脸上留下疤痕,老了在酒吧里面一坐,很酷的样子,但只是起到吓人的作用,真要打起来,不过是多增添一道疤痕而已。
省图有很多奇人,其中一个最显眼,三十多岁,脸色苍白,现在想来,那脸型也说得上英俊。如果在图书馆外面,看到走动状态的他,必定是背一只军挎,里面装满书本,手里还抱一摞书本。当然,这些都不算啥,因为那时候在图书馆和书店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人。他的最大特点,是一头长发,几近齐腰。有时候,这头发是扎起来的,有时候没扎,直接撒在肩头。我第一次看到他,几乎本能地就想起了电影《决裂》,葛优他爸葛存壮演的“学术权威”,慢条斯理念出的那句台词:“马尾巴的功能”。从此,我暗地里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马尾巴。
清朝以后,中国男人的头发长度就缩短了,而且不再统一格式。现在的人,对一个男人留长发,也不会觉得惊诧,即便是扎了辫子,都晓得它和清朝的辫子完全是两码事。但在19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黑豹和唐朝乐队都还没有起来,所以,马尾巴的这一头长发,相当让人震惊。每次他一出现,不管是在图书馆里面,还是在门口,众人都把目光转向他。马尾巴对这种普遍的关注,当然清醒百醒,只不过在表情上完全稳起,根本看不出来他是啥想法。关于马尾巴,流传各种传闻,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他正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高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大家都晓得了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我虽然根本弄不懂,这个猜想究竟是啥意思,但也晓得,搞这种数学研究的,都是远超我等凡夫俗子的高人。按照当时的传说,马尾巴自己立下誓言,不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就坚决不剪头发。从那个头发长度来看,他的这个立誓,至少有两三年的时间了。
有个星期天上午,我到省图晚了,只有在外面的楼梯上坐等。刚刚等了一阵,就发现马尾巴来了,塞得满满的军挎,抱了一摞书本,在我旁边坐下,边看书边排队等位子。我偷偷瞟他放在地上的那堆书,最上面那本,具体书名记不住了,但应该有“高分子”几个字,显然是物理书籍。这个发现,让我当场就瓜起了。虽然以我的见识,根本就没资格去惹哥德巴赫猜想,但报告文学告诉我们,那是一个数学领域的高端东西,跟物理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马尾巴怎么又搞起物理领域的研究了?或者说,以前大家关于马尾巴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猜想,都是乱想,他真正的研究领域其实是物理?
很多年以后,我跟一个常去省图的朋友摆老龙门阵,我们都谈起了马尾巴,对他的研究方向,其实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也不晓得他最终钻研出什么结果来没有。但在那个年代,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晓得哥德巴赫猜想。以我来看,1980年代最伟大的,也就只有哥德巴赫猜想,而且是那种无与伦比的伟大。所以,你只要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沾边儿,不管是不是猜对了,也不管你是短头发还是长头发,大家都觉得你也很伟大。
新闻推荐
智能导诉机器人“天天”提供智能自助服务天府智法院微信小程序界面本报记者刘冰玉文/图记者昨(2)日从天府新区法院获悉...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