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开展 策展人肖飞舸。
扫二维码看策展人访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菲戴竺芯摄影李强
12月11日,“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展览向公众开放首日,成都博物馆一号特展厅内人头攒动。观众里,有背着相机寻宝的“老成都”,有照片前驻足回忆过往的老夫妇,也有站在二八大杠自行车前合照的一家七口……
因为一场展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们相聚,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改革开放40年记忆。
这一记忆长廊是如何打造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展览策展人之一、成都博物馆宣传营销部主任肖飞舸,揭秘这场“众筹”展览背后的故事。立意
从老百姓视角看改革开放40年
“我特别担心老百姓会不会喜欢这场展览。”硕士毕业于法国尼斯大学文化管理专业、曾任职于法国领事馆,肖飞舸过往的经历,看起来都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不怎么搭边。接手这场展览,于她而言本就是一项挑战。而最大的挑战,则来自于如何拉近这一宏大主题与观众的距离,如何让观众喜欢上这场展览。
为了找到对的方向,肖飞舸带领团队多次讨论、几易大纲,最终确定展览立意——从老百姓的视角看改革开放40年。
于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改革开放”主题展览诞生了。展览没有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打破线性时空,从衣、食、住、用、行等角度切入,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城市细节和生活点滴。
“这些细节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之中。”肖飞舸说,观众与展览由此产生共鸣。众筹
“回忆杀”的感召力超出预期
“这是一场‘众筹’展览。”既然要从老百姓的视角看改革开放,展品自然也要来自老百姓。90多天的展品征集中,260位摄影者捐出518张照片,140位借展人带来1864件实物展品,“没有一件展品来自我们的仓库”。
征集过程中,市民的热情超出了她的预期。“有位市民来信说,过去流行内衣里面缝个内袋,他想捐出这种内衣。我们觉得实在不适合展出,但还是回信道谢。”
展览的消息放出后,肖飞舸收到许多市民反馈。“大家都很期待,都说一定要过来看看”。她没有想到,“回忆杀”的感召力竟然如此强大。
最终,这些展品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成博一楼特展厅。“不同于以往的展览,我们不以摄影家的名气或展品的价钱判定价值,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平等对待。”动情
展品背后故事编织出时代记忆
“我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是黎志均老人捐赠的自行车,那是他珍藏了50多年的宝贝。”肖飞舸说。1967年,黎志均结婚之前,用半年的工资购买了这辆“永久”牌自行车。之后半个世纪,他骑着自行车接妻子下班,载着女儿去上幼儿园,退休后又蹬着它买菜、钓鱼……“老人说展览结束后把自行车捐赠给我们,这是献出了他一辈子的回忆啊。”
此外,还有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参加高考学生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参军证;一家三代媒体人的故事;用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记录祖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老人……打动肖飞舸的,不仅是一件件展品,更是展品背后的故事。
“即使你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也会被这些故事打动。”她说,这也是展览最动情的部分。
12月11日上午,成都室外天寒地冻,看到成博一层特展厅观众汇聚,肖飞舸很是感动。“只要大家喜欢,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如果给大家一个观展建议的话,她希望观众静下来慢慢看,去发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去体味故事中的时代印记。
同时,肖飞舸提醒网友,这也是一场动态的展览。开展期间,每个人都可以在线上分享自己的回忆。展览有结束的一天,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记忆不会被忘记。
新闻推荐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企业家向创新者转变 是未来发展方向 2018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总票数破80万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2018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总票数破80万陈劲“榜样中国·2018四川十大经济影...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