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修复残缺不全的诗歌记忆 倡导“锐利而精确的当代批评风格”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诗歌批评家、博导李怡和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批评家、梁平任双院长 川大中国诗歌研究院揭牌。
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开馆。
与会嘉宾参观中国新诗百年珍稀文献展。
10月10日上午,由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文联“校地共建”的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在川大揭牌成立。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著名诗歌批评家、博导李怡和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批评家梁平任双院长。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为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授牌。
与此同时,作为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举行开馆仪式,意味着“中国新诗文献收藏第一人”刘福春,携7.9吨十万余件大量珍贵文献正式落户川大。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诗评家谢冕,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人、诗评家吕进,北大教授洪子诚、吴思敬、赵敏俐等国内多位资深学者,荷兰著名汉学家贺麦晓教授,日本著名汉学家岩佐昌暲,以及赵毅衡、柏桦、向以鲜、翟永明、蒋蓝、王学东等四川本地多位学者、诗人、作家,一起见证了这一新诗研究发展的重要事件。众人一起参观了“中国新诗百年特展”,近距离欣赏中国新诗百年发展史上的珍贵藏品。
师资雄厚
为成都培养诗歌后备人才
李怡教授在揭牌仪式上,对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职能和未来愿景做了详细的阐述。研究院将以四川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为基础,不定期举办青年诗人创作与青年诗歌研究讲习班,为成都培养诗歌后备人才。李怡特别指出,之所以命名为“中国诗歌研究院”而不是“中国新诗研究院”,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将是以新诗研究为基础,并加强与古典诗歌研究队伍、比较诗学研究团队的合作、对话和交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为大家展示属于四川大学的‘史家个性\’和锐利而精确的当代批评风格。”
分享密藏
刘福春携珍稀文献入蜀
成功的研究离不开扎实的文献。10日,李怡特别感谢了新诗文献专家刘福春教授的襄助,“福春教授携10万余种珍稀文献入蜀,在四川大学传道授业,这是川大学子之大幸,也是中国新诗研究界的一件大事。至此,福春教授密藏多年的诗歌文献及相关的各种诗歌物件将被妥善收藏、展示、整理和利用,这不仅为中外学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条件,更修复了残缺不全的诗歌记忆,中国新诗的百年家谱在此获得了完整绘制的基础。据我们所知,这在中国学界很可能还是第一次。”
无偿捐赠
日本汉学家献出珍贵藏书
在揭牌仪式上,日本著名汉学家、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岩佐昌暲,将他的重要藏书无偿捐赠给四川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岩佐昌暲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担任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世界郭沫若研究会顾问。岩佐昌暲教授搜集到多种中国文学作品及相关研究著作,对郭沫若的母校四川大学更怀有特别的景仰,他无偿捐赠的重要藏书,绝大多数是中国1950-1970年代间出版的文学读物及相关的研究著作,系统而全面,目前在国内已少有如此完整的收藏。
捐赠仪式上,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群建设首席专家曹顺庆教授表示:这些藏书可以极大地补充我们文献的不足,特别是其中还有岩佐教授的不少批注和心得,更可以让我们研究一位国外汉学家研治中国文学的独特心境与思想脉络,是绝佳的学术文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摄影报道
是“沙”不取,非“金”不授
设立“金沙诗歌奖”
寻找“写作及物”的诗人
随着“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揭幕和“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的开馆,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还当场宣布设立“金沙诗歌奖”,并启动评奖活动。姜飞副教授以四川大学金沙诗歌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身份,做了关于说明。
该奖系年度诗歌奖,由“金沙诗歌创作奖”,“金沙诗歌批评奖”和“金沙诗歌文献贡献奖”组成。每年度每个奖项获得者均为1人。评奖委员会,由诗人、批评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等组成的21名委员组成。3个评奖执行机构各设召集人1人,共3人,即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李怡、梁平,以及四川大学刘福春诗歌文献馆馆长刘福春。总召集人为李怡。
四川大学诗歌研究院方面表示,“金沙诗歌奖”评奖委员会严格执行其评奖的高标准,评奖、授奖宁缺毋滥。
为何叫金沙诗歌奖?院方表示:“‘金沙诗歌奖\’的命名与金沙遗址有关。金沙遗址是文明成都的标志。我们通过‘金沙诗歌奖\’提出我们的创作、批评和学术主张,树立新诗创作、批评和学术的‘成都标准\’。评奖原则是,“诗歌文献不问诗家名否、影响大否、成就高否、地位显否、装帧美否,一例海纳,而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奖励,则坚持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标准,是“沙’不取,非\‘金’不授,披沙简金,沙里淘金”。
院方表示,他们想要嘉奖的诗人应该是这样的:“诗人的写作是及物的,不回避真实。”对想要嘉奖的批评家和“金沙诗歌文献贡献奖”获得者也有相应标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诗歌界重磅人士云聚川大
畅谈新诗未来发展
期待“新诗创作的又一高峰”
四川大学成立中国诗歌研究院,“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落户川大,成为中国新诗研究界令人瞩目的大事。在揭幕式上,中国新诗高峰论坛也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的诗评家谢冕,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人、诗评家吕进,北大教授洪子诚、吴思敬、赵敏俐、孙晓娅、徐希平、周裕锴等国内多位资深学者,《诗探索》编辑部林莽主编,荷兰著名汉学家贺麦晓教授,日本著名汉学家岩佐昌暲,以及赵毅衡、柏桦、向以鲜、翟永明、蒋蓝、王学东等四川本地多位学者、诗人、作家,相聚一堂,围绕诗歌的传统根基,诗歌研究与创作,诗歌的个体性和公共性等多个议题畅谈,为新诗未来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新诗与中国传统诗歌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新诗如何从传统诗歌中获得养分,一直是备受诗歌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会诗人、评论家现场就新诗与古典诗歌关系展开讨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加上今年6月选派的130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省内对口帮扶援藏援彝干部人才将达到2677人●选派人员以基层一线急需紧缺干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