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熊筱伟
“我们想把青稞卖到欧美去,但不知怎么入手,能否支几招?”9月21日,四川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专题报告会茶歇期间,省内某市州农业部门负责人三两步抢上主席台,向主讲人、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巡视员叶安平请教。
这位负责人的想法很实在:家乡青稞每斤只卖几元钱,可卖到欧美就能涨到70元。“都说农产品‘走出去\’好,想引导村民试一试。”
听了问题,叶安平没直接回答,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你们适合走出去?”
叶安平随后解释:走出国门是有门槛的。推动当地农业“走出去”前,相关部门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当地是否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这些条件不仅包括“硬件”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是否有“走出去”的愿望及经验。他认为在国内发展好的,又没有强烈意愿和动力的农业企业,不要贸然跟风“走出去”。
第二,政府部门是否干涉、影响了企业决策?他提醒政府部门千万不要发动或盲目号召企业“走出去”,建议政府应承担信息提供、牵线搭桥的角色,但不要影响企业决策。
对于已经决定“走出去”的农业相关企业,叶安平也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清楚知道“卖给谁”,“有企业到东南亚种大米,但去了才发现当地大米都过剩,卖回国内,又遭遇进口限制。”其次,要确定“怎么走”,农业出国门不一定局限在“拿地、种地”的传统方式上,技术合作、资本“走出去”在国外都是可行且主流的方式。
新闻推荐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殷鹏)9月21日,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任免张卫东张延川等职务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