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川中故人来京,相聚饭桌摆龙门阵。席间故人突发感慨,说是鄙人完全变成了北方人,不仅如此,而且吃相鄙俗,吃啥都香,已然失去离开四川吃不饱饭的川人本相。
这个,有点夸张了。别的不说,如今川味菜肴遍布京城街肆,且像样的门店都标称调味原料皆取自蜀地,故而虽有迎合北方口味的变化,但味道还是可以接受的,哪里还有“吃不饱饭”的传说——都是老皇历啦。
不过,说到我吃嘛嘛儿香倒是比较科学的观察。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圣人所言,凡事都有个过程,我味蕾的变化,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定型的。
从前我是比较挑食的,芹菜不吃,豆腐及各种制成品都不吃,还不吃蜂蜜。川人吃粽子、糍粑,有蘸糖吃一途,蜂蜜取代白砂糖本是锦上添花,可我拒斥,觉得过于甜腻,为此娘亲还感叹:嗯,这个娃儿不会享福。其实山珍极品鸡枞我也觉得实在是太香了,味蕾虽能接受,但脑神经有发蒙的幻觉。不吃的品种还有若干,故而为娘总有劝诫:挑食不好。
能吃饱饭,好不好的我才不去想呐。
1985年,身体移动到北京,这才真正意识到挑食不好:头一个月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倒不是没辣椒,在我味蕾的仓库里,辣椒只是调味品之一,有没有都不是事儿。眼见着腰围持续向二尺缩减,不忍心的北京胡同哥向我推荐了新街口的四川凉面:每天排大队,肯定好。
确如所言,我排了40多分钟的队,结果得到了一盘从凉水中捞出来加酱油,然后撒点看起来红艳却无海椒味“辣椒”的面……结果只吃了一口,就含着泪——相当贵的——饿着肚子回学校了。
还是北京人有智慧,看着快前胸贴后背的我,土著建议我吃油渣儿饼,见我将信将疑,人家买一张分我一角让尝尝。不知是味蕾被饿晕了还是学哲学被暗示必须变通啥的,第一口满嘴的油后,感觉到了久违的香,之后,味蕾开始了新的生活:除了难以下咽的玉米丝糕,熬白菜就馒头都可口起来。
几年之后坦然留北京工作了,比北京更难吃的各地菜品多有领教,终于修成了全新的观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里的东西都可以吃。
不过,家乡的味道当然还是怀念,每次回家被问起想吃什么的时候,我都会说出菜名回应妈妈。没想到后来娘不问了,只是换着花样供应。我奇怪,妈说“看你吃啥子都很香”,定是北京东西太难吃了。
实际上好吃不好吃的我已经不在意了,虽然味蕾还是健全,但遇到好吃的也不会多吃几口,原因是不好吃的也少吃不了。
有一次去云南,长途车中途饭点,京籍同事看看饭馆环境和菜色便买饼干去了,我低着头擅自吃盒饭。接着就听见同事问好不好吃,“有点难吃。”我说。接下来同事也买了盒饭,可舌头一碰到菜,盒饭就进了垃圾堆,还直吐吐沫:“那么难吃你怎么不说啊?”“说了啊,你不听啊。”“看你吃那么香我以为你在骗我。”
之后俺有了吃什么都香的名声,当然也是名副其实:各种以前不吃的记号都从脑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如此,好吃不好吃的,俺都有吃相的自信。
我首次山西行是去大同。知道我爱吃面,主人家最后上了一斗腕刀削面。那时山西传统味道还没啥变化,我在第一口时没有像平常一样不用牙咀嚼,而是让面条在口中转了几个弯儿,大约是面部有些表情,主人问及好吃否,免费的当然必须好吃。“要不再加点醋?”就是醋添乱啊,赶紧婉拒。“面条不错。”我说的是实话,虽然味道不能说。看着我吃得那么香,主人家很开心,只苦了我半夜冒胃酸想吐。
接下来该进行理论高度的反思了。一开始我的确体会到不挑食的妙处——走哪儿都不会饿肚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吃什么都香成了大问题,整个人都吃成高血脂高血糖了,还是停不下来,这该是不挑食的坏处吧?
可认真琢磨一下,挑食未必就好。就说我一兄弟羡慕的财主吧,说是其人走哪儿吃得都很精致,女主人出门度假恨不得带厨子。可我总觉得这也忒没意思了,自己把自己扔井里,多不好玩儿啊。
其实,如若仅仅是吃也还好吧,别精神好尚也那么单调,甚至是只接受一种思维模式,那才真是井底之蛙了。
这么想应该不是穷人思维吧?
新闻推荐
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8年9月3日至9日在康定市举行。据悉,本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14个代表...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