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流沙河《诗经点醒》 □胡艳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一直以为这诗经中唯美的句子,描述的是人间浪漫的爱情;一直以为窈窕淑女,指的是体形纤细,举止贤淑的女子,但在《诗经点醒》一书中,老先生针对平时读者误解最多的诗句,通过钩沉史料、字句解析,将我们带回到几千年前诗经现场,拨开千年语言的迷雾,还原诗歌源头的童稚与纯真。
《诗经》开篇的第一首便是《周南·关雎》,流沙河老先生首先在书中正本清源的也是这首诗。此中,人们误解最深的便是“窈窕”,这二字为叠韵连绵词,并非指“苗条”而是指“遥迢”,即距离遥远,在这首诗中引伸为情感上不相识,难相知的距离;淑女是指善良的女子。而整首诗描述的是阴历五月十五,一群年轻未婚的女子按照民俗,到小河边采摘祭祖用的荇菜,而一群年轻的男子则带着乐器,在河边唱歌跳舞,欣赏心仪的女子。解释到这里,后面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不难理解了。
若问老先生为何将时间推定为阴历的五月十五,这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理有据,首先荇菜春末夏初才发芽,五月正是荇菜叶子成熟的时节,而五月十五这天为“中天节”。按照习俗家家户户年轻的女子要去采荇菜祭祖,她们“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并非是为了采摘之需,而是一种类似于舞蹈的表演,而岸上的男子们唱歌跳舞,弹奏乐器,则是对水中姑娘们的一种回应。实际这就是一种相亲的民俗活动,而非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也并非一男一女的独自约会。
这样鲜活的民俗活动,为何会一直被误读、误解?其实并非全因现代人愚钝,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经过断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流于民间的《诗经》基本被毁,秦灭亡后,一些老人凭借记忆和一些断章残片,恢复了《诗经》,但这中间的文化断裂,导致一些当时广为人知的真意消弥于历史时空之中,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还有一些政治目的,去重新解读《诗经》。用流沙河老先生的话讲,就是古人愚昧起来也很吓人,直到清代,才有一些专门研究《诗经》的专家略微发现了问题,但可笑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专家学者又将诗经进行了一轮政治化解读,连写民俗之诗,都被解释成了歌颂劳动人民的赞歌。
这本《诗经点醒》,并不是正规的学术探讨之书,而是根据老先生的文化讲座整理而来,他更像是拉家常,摆“龙门阵”。因为聊天,所以枝节横生,除了节奏略慢之外,书中有很多有趣之处,比如通过老先生的解析,你会发现孔子并不是很多人心中刻板的老夫子,而是一个人情味十足,世事洞明通达的可爱学者,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很有趣的小老头。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以为这是男女之间生死不离的爱情,但实际上也是远征将士在战场上结下生死之谊。“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这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写就的宫怨诗,若将《邶风·绿衣》《邶风·燕燕》《卫风·硕人》三首连在一起阅读,结合当时的史实,便会发现这三首诗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从小处看是宫中怨女的情感哀愁,而往大处则牵系着庞大而复杂的“家国政治”。
孔子选编《诗经》,在浩如烟海的民间诗歌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他将描写人间男女相亲恋爱的诗放在第一位,是对人间情爱最深的理解。诗经中有平民百姓生活的愁苦,有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与黑暗的抗议,这些千年来生生不息的话题,在诗经中都曾有过精彩的呈现。孔子选取的诗,有血有肉情感丰沛,诗经里满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现场,其间记录书写的都是今古相通的人间至情至性。
在书中,流沙河老先生仅选取了《诗经》中的十三首诗歌,他意并不在一一讲解诗歌的深意,而是为听者、读者正本清源,还原诗歌的应有之意,让我们在感受诗之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在诗歌的源头,我们曾经的童真和坦荡。
《诗经点醒》
作者:流沙河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欣)记者从8月23日召开的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调度分析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市...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