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重点人才项目
□本报记者吴浩
8月7日,“四川省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第二届大学生班第一次集中培训进入第2周。
作为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青马工程”提出从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骨干、党政机关优秀选调生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专业人才等群体中,选拔300名优秀青年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而大学生班是“青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实施,每两年从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骨干中遴选具有领导特质和政治潜能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员进一步坚定了想走的路
“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学员选拔工作于2016年5月启动,32所高校的43名学生脱颖而出,学时长达两年。
来自共青团四川省委的一组数据显示,“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学员平均年龄22岁,均为中共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其中本科在读的24人,硕博士在读的19人。这些学员中获得各级奖学金的有30人,有4人的科研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
“这两年里,各界学者教授为我们传授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到治蜀兴川,从外交政策到社会治理,我们与名师对话、与大咖共舞。”从第一届学员金鑫的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课程类型非常丰富的培养班,涵盖了青年进入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
据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的培养内容围绕思想与情怀、决策与能力、组织与管理、领导与创新四个方面展开,特别强调了理论培养、实践锻炼和交流分享。两年时间里,培养班紧扣中心大局,开展了集中培养80余天,开设了130余场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国情省情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参访交流32次、省情调研15次。
“两年‘青马\’时光赋予我梦想,教会我担当,让我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一届学员李昱璇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坚定了想走的路。
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思路
“青马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43名学员目前已全部顺利结业。23名学员已经进入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国企,还有20名学员选择继续深造。在这两年中,班里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青马工程\’大学生班过去两年的运行,可以说是四川在高等院校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重要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可以为以后的四川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
“情怀培养是一个亮点。”电子科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沈倩参与了第一届学员的培养框架设计,两年的跟踪观察下来,她认为学员最大的变化就是精气神,那种提到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时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培养班的带班老师闫阳对这一点体会更加明显,“和学员接触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已经有一种‘我能为社会发展做什么\’的精气神,正是这种精气神带着他们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第2个两年周期中,培养班将在拓宽学员出口渠道上下功夫,鼓励和引导学员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进入干部队伍,为四川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支持,为学员争取更多在党政机关、重点园区、基层一线的挂职学习和实习锻炼。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0日,省教育考试院在成都召开全省2018年成人高考报名工作会,全省21个市(州)招考办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全...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