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梅)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研究结果显示,2300年以来该地区季风降雨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太阳活动对这一地区的季风降雨变化有显著影响。在过去千年中,青藏高原东南部季风降雨的增加均发生于太阳活动极小期,这和高原东北部地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降雨的减少不同。研究人员集成了有精确年代的神奇洞石笋以及贵州七星洞石笋记录,建立了代表我国西南地区过去2300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序列,证实了过去2000年暖期时“南旱北涝”、冷期时“南涝北旱”的结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气候变化对理解该丝路的形成、文明交流等具有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重庆市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秀山花灯在传承中遭遇“青黄不接”,亟待与时俱进—— 【传承之美】老花灯 新课题
图为狮子花灯龙灯巡游花海。鲁诗勤摄图为秀山民间表演的高台花灯。鲁诗勤摄最近,重庆正在积极筹办将于9月召开的第七届重...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