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勇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而加强社会风险和应急管理,则是建设和谐、稳定、平安四川的重要保证。当前,四川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新时代四川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面加强社会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支撑。
提高认识、化解社会风险和矛盾的能力。过去五年,四川经受住了多种重大风险和多重矛盾挑战的考验,治蜀兴川事业取得新的成就。进入新时代,四川仍将面临多重风险和矛盾挑战,包括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稳定风险的叠加,发展结构矛盾、民生需求矛盾、社会特殊矛盾的交织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社会风险和矛盾的广泛性、频发性、复合性、跨域性、易扩性等特点,以及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严重威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应对社会风险和矛盾挑战的关键是,及早把社会风险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常态治理、应急处置有机衔接的全过程防治机制。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有关社会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管控机制,以及社会矛盾滚动排查、预警和化解机制。
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当前,群众的权益诉求呈现许多新特点,一是权益结构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经济权益扩展到进一步追求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环境权益、健康权益、安全权益等。二是在层次上开始从过去比较偏重物质权益上升到精神文化权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群众权益诉求的新特点,及时回应群众权益诉求的新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对此,要加快实现两个基本转变。一是要切实平衡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从过去偏重强调维持稳定走向更加注重维护人民权益,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能落到实处。二是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从以往偏重危机管控走向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加快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在此过程中,要健全沟通平台和完善维权模式。要充分运用电子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有效实现官民、政社互动;要整合各类资源,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模式,创新和发展“互联网+”信访模式,及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当前,社会治理已进入注重提升质量和水平的新时代。推进四川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须以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水平为重点。要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形成多元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要综合运用民主、法治、教育、行政、技术的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注重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自觉习惯。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和民意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权益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民意基础,民生的改善离不开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改革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改革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讲保障更要讲改善,保障是基础,改善是重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从四川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及时了解把握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及其新变化、新特点。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以往主要解决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转向更加注重供给质量和调整供给结构,努力实现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原载《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浩)6月12日,记者从共青团四川省委获悉,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和团中央关于开展...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