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忧)随着外出调研队伍陆续归来,近日,省司法厅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持续两天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各部门汇报省情、分析问题、研究举措,在交流碰撞中理清思路,努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
调研组成员杨春洪的案头堆满材料,一系列数据汇总上来:截至2017年底,四川有司法所4607个,居全国第一;法律援助中心(站、点)5700余个,居全国第一;执业律师19505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面对从基层汇集上来的数据,杨春洪和同事坚持问题导向,跳出司法行政谋发展,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推进,一块一块找短板,一项一项比差距,全面摸清“家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党委政府放不放心?”会前,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带队前往凉山、阿坝等地调研,深入一线听真话、摸实情。
“今天终于找到你了。”走进一个基层司法所,群众的一席话引起调研组的注意。据了解,该司法所只有一名兼职司法助理员,由于身兼数职,经常需要出门办事,群众上门办事难免吃“闭门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调研组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基层司法所政法专编所均仅0.8人,居全国倒数第二;公共法律服务资源80%以上集中在大中城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业务数据分析准不准?”“对存在短板的分析到不到位?”“规划是否可行?”座谈会上,一个个问题摆上桌面。“要紧扣司法行政职能,对标省委要求,找准司法行政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职能定位,对标全国一流找准差距短板,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省司法厅负责人表示,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着力深化省情认识,在准确把握四川司法行政基本省情的基础上确立新的发展定位,理清了思路、细化了方案。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着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一年一变化、三年铸特色、五年创一流”的部署,着力构建“一干多支四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布局,热线、网络、实体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及大安全、大治理、大服务、大普法、大队建、大保障六大工作格局,为人民群众提供“窗口化”“淘宝式”公共法律服务,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闻推荐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的是“南米北面”,除此之...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