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竹
常言道:“长兄如父”,当兄长的要承担起凝聚家庭的责任,要肩负着教育弟妹的重担。新城王氏家族第八代王士禄,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王士祯)的长兄,以自己至情至孝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这四个字的真正重量。
王士禄出生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几个弟弟也相继呱呱坠地,热闹欢快、其乐融融的氛围下,王士禄的性格也一天天变得愈加沉稳起来。
六岁时,王士禄入小学,一天能记住上千句言词,但是“不事嬉戏”;十二岁时,他被人称赞性情不像一般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敢撒娇哭闹、“抑搔欠伸”;十三岁时,他开始在家塾中读书,小小年纪已有名家之风范。
性情的早熟让王士禄感到肩上责任深重。他自幼就与弟弟们一同在东堂读书,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当他看到弟弟王渔洋开始学作诗词时,赶忙取来王维、孟浩然等诗人的山水之作,让王渔洋仔细手抄,为未来的一代诗宗奠定了终生的为诗方向。等到弟弟们个个长大成人,四兄弟之间依旧感情深厚,互相牵挂,互为友爱,一时间传为佳话。
然而,一桩桩厄难的接踵而至,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安宁与祥和。面对厄难,王士禄心中最为看重的还是那份浓浓的亲情。
顺治十年,祖父王象晋身患重疾,王士禄衣不解带在榻前尽孝,日夜侍奉汤药有一月之久,但依旧无法挽回老人的性命。
康熙十一年,王渔洋的儿子王启浑去世,按照常理,王士禄应当尽快将此噩耗告知王渔洋,但一想到弟弟此刻正奉命主考四川乡试,长路漫漫,万万不可挂怀分神,就一人将这份苦痛承担了下来。
同一年,母亲孙太夫人旧疾复发,不幸离开人世。消息传到京城,王士禄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数日滴水不进。待赶回新城,每日以泪洗面,枕席之上尽是血渍。母亲去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王士禄因哀伤过度,抑郁而终,被新城士大夫私谥为“节孝先生”。
王士禄至情至孝的行为受到了邻里乡亲的众口称赞。这种行为的养成追根究底离不开家族优秀家风的熏陶。新城王氏家族一向重视孝友德行。王之垣认为:“常观孝悌之风多敦于贫贱之族,而衰于富贵之家,盖贫贱之族骨肉相爱之情真也,富贵之家势力争夺之私胜也。”王之垣一生事母至孝,他做官十多年间,无论是在荆州还是在京城,都会将母亲接到身边照看赡养。王象晋也说:“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万历三十二年,刚中进士的王象晋在京城收到一封家书,得知父亲病重,他痛苦难眠,夜晚梦见自己向吏部请假却未被批准,惊醒之后跪在堂前痛哭起来。祖辈、父辈的影响令王氏子弟形成并保持了孝悌友爱的家族风气,孝友之风的传承,凝聚起了整个家族的向心力,长久浸润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一言一行。
王世禄兄弟在交流读书心得
新闻推荐
川江小记者·七中佳德三六班陈华艺今天我去四川警察学院,参加川江都市报小记者活动——“跟警察叔叔学安全”。首先,活动地...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