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华富团队 陈华富在领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制图杨仕成
团队荣誉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省政府网站近日公布《关于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81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总数较前一年度增加23个。
其中,“磁共振脑网络成像新方法及其对癫痫脑机制的研究”等31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人物名片陈华富
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多年,先后斩获了多个国家级奖项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头衔,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973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在脑功能活动、脑功能网络和多模态模式识别上取得了诸多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杨金祝
记者张想玲
5月30日,2017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召开。作为四川科技界最高级别的奖励大会,此次被授予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有31项。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华富及团队完成的“磁共振脑网络成像新方法及其对癫痫脑机制的研究”项目引起广泛关注。
磁共振相当于“望远镜”为观测大脑提供无创工具
磁共振脑网络成像到底是什么?这是陈华富和团队经常被问到的问题。陈华富说,人类用望远镜来观察宇宙中的星辰,简单来说,他和团队的研究就是利用磁共振这个“望远镜”来观测探索大脑,这个“望远镜”具有无创伤、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
陈华富介绍,目前,常规的癫痫诊断主要依靠行为表现和头表癫痫波进行诊断,但癫痫大脑深部结构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是未解之谜。经过多年研究,他和团队发展了多模态脑网络和动态脑网络成像核心理论,并首次构建了癫痫功能-结构耦合图以及癫痫起源-传播图谱,为癫痫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影像依据。基于此,该项目推动了癫痫诊疗模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主观经验到影像的精确诊断。
目前,陈华富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包括发展的理论、开发的软件已经在国内10余家医院的癫痫脑成像研究和临床中得到了应用。
陈华富表示,当前电子科技大学正开展“电子信息+医学”研究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证据。他和团队将继续发展脑信息编码和解码方法,更好地理解大脑,寻找脑疾病发生的机制和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
默默耕耘18年 攻克癫痫背后的密码
“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团队成员克服科研中重重困难辛苦努力的结晶。”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获得此次省科技进步奖,陈华富有感触地说道。
从200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读博士算起,陈华富从事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已经18年了。从设备紧缺、个人独自研究,到现在团队壮大到50几人、理论技术的不断突破,他见证了这项研究的开始、深入、发展。目前,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脑认知、脑疾病的研究。
2000年,正在电子科技大学读博士的陈华富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当时,他所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处于建院初期,没有仪器设备,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撑,研究进展缓慢。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他带着团队成员、包括研究生主动接洽医院,利用对方的设备和临床资源进行合作研究。“那个时候团队成员天天泡在医院里,主动找医生合作,配合临床医生工作。“
陈华富回忆,从帮助临床医院医生建立平台、介绍分析方法和计算数据开始,他和同事们奔赴全国各地十家医院,足迹遍布四川、重庆、江苏、湖南、福建等省市,与当地医院的医生和学生一起讨论、设计实验、撰写论文,以实现合作共赢。
“2008年开始,我们的研究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陈华富说,经过几年临床资源积累,团队获得了大量需要解决的癫痫脑影像临床问题,这些数据让团队在脑功能活动、脑功能网络和多模态模式识别上取得了诸多系统性的创新成果。
在此之前,凭借研究创新成果,陈华富先后获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大地保险四川分公司本部全体员工身着统一的橙色运动服,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举办了主题为“情满神州·爱在大地”...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