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老聊上几句,悬着的心就定了。”早上8点,90岁的王成荣准时坐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诊室为病人细细把脉,询问病情让他们放宽心,病人们都亲切地叫他“王爷爷”。每年王爷爷都要当上几十回“送子娘娘”,如今王老的“粉丝”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国外的病人打飞的来找他看病,就为圆一个当妈妈的梦。
成全当妈妈的愿望
患者从马来西亚打飞的来看病
王老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经常会有省外甚至国外患者专程打飞的来找王老看病。不久前有一位长年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空姐,多年没有怀上孩子,在朋友的介绍下从马来西亚赶到成都,找王老调理身体。幸运的是,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调理,终于成功怀上了一个健康的宝贝。
王静(化名)至今都记得自己一家的幸福多亏了王老。结婚10年,她和丈夫都没有孩子,眼看家中“硝烟四起”,是王老的医术拯救了她的家庭。在坚持接受王老的中药治疗后,她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罗刚(化名)的家庭也是被王老一手救下的,婚后一年多他都无法履行丈夫的“义务”,因此不得不与心爱的妻子离婚。没想到离婚后在王老的门诊治疗了一年多,他与前妻复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孩子。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王老每年都要当几十回“送子娘娘”。
把病人当亲人
不让任何一个病人失望
“他是真正把病人当做亲人看待的好医生。”在医院妇科走了一圈,发现这是很多患者对王老的评价。为病人诊治的时候,他总说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诊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只做必要的检查,不过度检查和治疗。
王老始终首选优质价廉的药物,为病人开具合理的处方,并要求科室其他医生对病人治疗实行最低收费。“病人得病已经很苦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们增加经济负担。”有时病人临时没有带够钱,王老常常主动为患者垫付费用,保证病人能够及时检查和取药。
90岁的王老依然坚持每周三个半天的门诊,一个上午常常要看二十到三十位病人,外地的病人来晚了没挂上号,他也免费诊治,直到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才回家,不让病人失望而归。他曾经患有右眼睑板腺癌,不能长时间用眼,每天都要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在放大镜下清除眼部汗毛,才能保证次日的工作。有一次发生腰椎骨折后,王老完成了简单的固定及治疗后,仍然坐到了诊疗桌前,为病人诊病。
薪火相传
毫无保留培养青年医生
在弟子们的眼中,王老还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他关心青年医生的成长,让他们有更多锻炼的机会。诊病过程中遇到疑难病例,王老会细心给随诊医生讲解诊治思路。众多患者慕名而来,王老首诊制定治疗方案,最后都会写一句“挂当班医生号”,分诊患者给年轻医生,让他们能够多看一些病人,提高专业水平。
面对病人的称赞,他总是说“就好像拔萝卜一样,我恰好就是出最后一份力的人……”他不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弟子,常对患者说“你下次找某某医生,他们都是研究生学历,技术也很不错……”王老还把自己的经验用方全部传授给弟子,他觉得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他主动帮助年轻医生申报课题,和弟子合写的论文不许弟子署自己的名字。
他还时刻注意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对最新研究进展通常比年轻医生还要熟悉。他很少有节假日,即使是外出开会或者出差,依然抓紧时间阅读资料,撰写书稿和审校论文。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专业书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他说,好医生需要终身学习。文/康耕豪 图片由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前4月,四川省今年计划脱贫人口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全覆盖本报讯(记者侯冲)记者日前从省脱贫攻坚办获悉,截至4月底,全省...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