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史》,吕思勉著,新世界出版社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分析了历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教育、宗教等典章制度的沿革,又从时间的轴线上叙述中国历史。两相交错,经纬相织,成就一部中国文化史。著名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吕思勉)尤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这在同辈史家中应属罕见。”
●2.《文人谈》,薛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青岛的薛原先生寄来新作《文人谈》,一连数日,每至深夜则于灯下开卷,读至窗外万籁俱寂,人间世态、生命境遇、人生况味掠过,竟久不能释怀。诚如薛原先生所言:“不管如何,这些文人们皆成了昨天的风景,也成了我们阅读的故事。”但他教会我们阅读的,不是逸闻趣事,而是生命的坚韧和世界的真实。施蛰存、周作人、林风眠、聂绀弩、张元济、齐白石、王世襄、贺友直、何其芳、黄裳、吴祖光……我们在一代文人的“独白”中体味一个时代的风雨和其中那些伟大心灵的浮沉。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读书之书,关于文人之书。
●3.《国学词典》,谢谦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
这本书以词典的框架结构,随笔性的文章篇目,分类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伦理、礼俗、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等八个方面,共近700个条目即近700篇短文,而实际阐释传统文化词目达2000余条。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图从“旧学新知”的角度,通过现代诠释,将传统学术或文化变为现代中国人新的知识结构。
●4.《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全新修订版),张宏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的品质,春秋时清澈刚健,唐宋时雍容文雅,明清时则奴性和流氓气十足,专制制度的演进导致国民性格劣化。通过世界视野中对中国国民性的观察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国民性演变过程的剖析,作者认为是落后制度造成了这种劣根性。这本书不仅深刻,而且可读,作者对通俗的历史写作风格驾轻就熟。
●5.《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入胜。
●6.《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薛凤旋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薛凤旋教授提供给我们一种从城市看历史和文明演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会从中发现,历代城市的性质、功能、结构,以及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拓展形态和分布,竟是中国文明的演进及其在空间拓展过程的写照。
●7.《平原客》,李佩甫著,花城出版社
故事发生在豫中平原。留美博士、国家首席小麦专家李德林生于梅陵,长于梅陵,根植并仰仗于这块楚汉交会处的冲积平原,血脉与其镶接。他的生命律动本应随麦浪起伏,生生不息,他却踏入仕途……在人物的命运中,作者再次对环境与人、乡村与城市的问题展开探讨。
●8.《珠穆朗玛之魔》,丹·西蒙斯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1924年,马洛里、欧文和布罗姆利勋爵在珠峰探险时失踪。在布罗姆利夫人的资助下,一位一战退伍老兵、一个法国登山向导和一个年轻浪漫的美国男孩,一行三人为了寻找失踪案的真相,再次对珠峰发起了挑战……纯粹出于对西蒙斯的热爱而阅读这套书,他的《海伯利安》在我心中就是神作,可排到科幻文学第三名。
●9.《碟形世界》,普拉切特著,文汇出版社
李乐天正在阅读的一套书。普拉切特是大师级奇幻作家,他认为奇幻小说的重点不是魔法,而是以另一种角度看世界。他的作品不同于以托尔金为代表的“严肃奇幻”,常打破常规,从经典文学、民间故事或童话中汲取灵感,并进行荒诞、幽默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再创作。
●10.《DK儿童恐龙百科全书》,英国DK公司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科学,严肃,有趣,精美,这样的科学书才有资格伴随孩子的成长。这必定是一本将伴随李乐施长大的书。
主持人语:
所荐书单是个性化的,因个人的阅读喜好而有所局限。阅读既是个人的也应该是家庭的,因此,每期我会至少推荐一本少儿图书,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本期重点推荐第二本和第三本。
新闻推荐
4月25日,本报曾在C04版以《这名少年有什么隐情》为题,报道了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民警在巡逻过程中,救助一位在高速路上骑行少年的事儿。在无法联络到少年家人并且获取不到有效信息的情况下,民警将少...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