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赞免罚”兼顾了不同群体对不同处罚方式的接受差异,让执法显得更人性。
从4月16日起,四川达州交警在查获电动车轻微违法行为时,驾驶人可以选择发朋友圈曝光自己的违法行为并呼吁大家引以为戒,集满20个赞后再由交警对其进行警告教育处罚。(见4月18日《新京报》)
治理交通违法,无论是教育还是惩治,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民参与交通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不过,任何手段都要谨守必要的边界。执法如果逾越法律的授权范畴和明确的尺度,再好的善意与初衷,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比如曝光“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罚电动车违法人员写检讨、让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者体验远光照射等,多因让公众无法接受而草草收场。
在法规允许范围内,执法可以作出更有效率的选择。“集赞免罚”是一种有益尝试——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规定的,可以对其处以警告或者罚款。二者选其一,法律允许交管部门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利用好自由裁量权,让违法者做选择题,是接地气又有效果的教育宣传办法。有的人如果认为“集赞免罚”丢面子,便可选择接受罚款来“长记性”;而不愿意掏钱的,则可以选择在朋友圈里“现身说法”,让自己长教训的同时也提醒亲朋好友共同遵守交通法规。
事实上,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给予轻微违法者更多处罚选择,而不唯罚款或拘留,在司法实践方面也有一些尝试。如以社区义工、社会工作来代替罚款或拘留,通过体验、参与来自我教育,更好地增强法律意识、社会意识。这些都是执法、司法人性化内涵在实践中的延伸。
“集赞免罚”兼顾了不同群体对不同处罚方式的接受差异,体现了执法过程中尊重权利,让执法显得更人性。无疑,这对于各地交通领域的执法方式合理有度创新是一种启示,也能更温和地让公民感到法规的约束力。
新闻推荐
□龙凤刘夏“小猪佩奇身上纹,值班用来哄病人。”4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杨磊为了让患者小朋友们心情愉悦,主动在左手上画了一只流行卡通人物小猪佩奇来“讨欢心”。因为遵守无菌原...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